喬納森·海特在《焦慮的一代》中,描述了“手機式童年”催生出的一代,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學業表現持續惡化,這種轉變在西方國家集中出現在2010年至2015年間。海特将其歸咎于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網紅影響等因素,強調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大規模轉移到少數幾個社交媒體平台和數字産品上,對她(他)們的社交、情感和認知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妨害。他提出了四大建議,包括建議青少年上高中之前不使用智能手機,16歲以前不開社交媒體賬号,建議學校裡禁止使用手機,以及讓青少年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
伊利亞·斯特雷布拉耶夫教授的著作《錢商:投資、财富與個人成長》不僅是一本關于風投資本的指南,它更是一個橋梁,連接了學術界關于戰略管理和創新的嚴謹研究與實際商業世界中的成功案例。這本書不僅揭示了風險投資行業的獨特思維模式,更為中國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極具現實意義的借鑒和指導。斯特雷布拉耶夫教授将他多年來對風險投資的深入研究與他所觀察到的企業成長之路完美結合,為讀者呈現了一種既可以運用于商業管理又适用于各行各業的思維模式。
聚焦現實是該書的一個顯著特征。該書不僅有統分結合的研究思路,還跟蹤了要素市場化配置的交易場所——産權市場,提出産權市場向全要素市場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依托産權市場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路徑,這是非常實的部分。
經過這些年來學習和借鑒現代經濟學的視角、方法、工具和學術規範,目前中國的經濟學學術研究也進入了一種“新常态”。在這種新常态下,經濟學創新變得更加重要。我在這裡提出,經濟學創新在中國特别需要平衡以下三種關系:思想性與學術性的關系,聚焦重大問題與追求技術嚴謹的關系,研究一般經濟問題與研究中國相關問題的關系。這三種關系可以表現為一種“得失交換”關系,或一種“矛盾”關系,也就是說容易顧此失彼。但是,經濟學創新往往發生在這些關系的平衡中。
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政策落地,多家銀行争相開展首批業務。據悉,金融監管總局組織開展适度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政策試點工作,對“控股型”并購,将貸款占企業并購交易額上限從60%提至80%,貸款期限從一般不超過7年延長至10年,以支持科技企業發展。
近日,廣東等地學習貫徹《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下稱“綱要”),綱要強調,為适應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深化産教融合,推動高校與企業合作。優化與區域發展相協調,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時代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近日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11周年新聞發布會透露,2024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2.1倍,區域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台階。
中國網财經3月14日訊 3月14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指導,北京市銀行業協會、中國網财經、beat365聯合主辦的中外金融文化交流會暨《金融伴我成長(外國人版)》推介會于beat365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作為支持單位,邀請到來自金融監管、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專家學者等多方代表,就中外金融文化交流展開深度對話。同時現場吸引到百餘位外籍留學生踴躍參與,同與會嘉賓一道,切身感受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價值。
AI+(人工智能+)的提法越來越多,用來刻劃人工智能與其他行業或領域深度融合的模式,以提升千行百業、諸般場景的效能、質量、創新力與競争力。這麼一“+”,新的産品和服務乃至商業模式創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進而社會經濟結構革新演進。跟過去有過的互聯網+或者大數據+一樣,都是強調一種基礎性、驅動性和催化性的技術力量,應該也必定會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促使系統而長遠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