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第八屆《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大會順利舉辦

2024-12-02
閱讀:

第八屆《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大會順利舉辦

20241130日,第八屆《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大會舉行,主題聚焦邁向高質量發展。beat365資深文科教授、beat365院長、《清華管理評論》主編白重恩,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能源與礦業工程管理專家劉合等多位嘉賓出席并發表演講。會議由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清華管理評論》執行主編陳勁主持,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管理評論》出版人高峰緻辭。

 

高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如何從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率性增長轉變已成為業界與學界關注的焦點話題,期待各位嘉賓能夠在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熱點領域,為我國乃至全球企業的管理創新提供全方位的視角與深入的構想。

高峰緻辭

白重恩首先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在經濟轉型陣痛期,以往的經濟政策思維定式已無法适應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也不利于解決當下地方财政困境。在供需結構方面,應破除投資即回報,消費即消耗的思維定式,意識到過量投資加劇産能過剩帶來的負回報,轉而通過增加居民消費需求創造更多的産業發展機會;在産業結構方面,應将重點從已充分規模化的制造業的做大,轉移到未來的經濟增長點服務業上以及制造業做優做強上;在地方債務問題方面,面臨疫情這樣不可控也不可預期的偶發事件對地方财政帶來的短期沖擊,中央對地方債務的救助,以及短期的超水平的債務赤字是可控可行的。最後,白重恩強調,以區分短期與長期問題替代供需二元對立觀念,有助于識别經濟的根源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政策方向。

白重恩演講

朱宏任發表演講《以深化企業管理創新推動新質生産力建設,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他指出,中國企業、企業家仍然是我們保持穩中求進的主體和主力力量。管理創新在幫助中國企業發揮制度性發展優勢、引導要素集聚探索颠覆式創新、推動人工智能的産業化進程、實現綠色發展道路,以及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朱宏任還指出未來管理創新的幾大着力點,包括管理範式體系創新、以産業升級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專精特新發展、構築産業鍊安全保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及促進對外開放。

朱宏任演講

劉合分享了天然氣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與思考。他指出,天然氣作為最低碳的化石能源,在高質量發展戰略中承擔着綠色低碳和安全供給的雙重任務。當前,天然氣行業圍繞沼、采、運、銷四大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布局,包括建設數字盆地、智能氣田、智能管網與智能燃氣管理系統,錨定發展理念、信息支撐、管理體制、工作模式、運營管理、科技研發六大方向,構建數智天然氣上遊數據生态。面對數據質量低、共享難等問題,劉合建議加強平台建設與工程軟件開發,制定數據标準,構建數據共享生态,強化業務主導下的數據治理,以管理創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劉合演講

三輪演講結束後,《技術創新的商業價值》作為創新思想與實踐叢書的一部分,舉行了新書發布會。陳勁教授擔任該叢書主編。

新書發布會

全球量子管理理論奠基人丹娜·左哈爾也攜新書《中國人的量子管理觀》來到大會現場并發表演講。量子管理思想認為,在工業化社會中我們更多沿用牛頓理論的思維,而在數字化時代,我們需要關注量子物理學帶來的量子思維。量子物理學認為世界是一個量子糾纏的整體,其中萬物都是不可預見又密切相連、動态湧現的。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團隊合作、采用情景化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問,以直覺化思維激發個體潛能,從而發揮人作為動态世界的組成部分的主觀能動性。丹娜·左哈爾以中國古代管理思想闡述量子管理理論,展現出中西方哲學融通賦能現代管理思想創新的巨大潛力。

丹娜·左哈爾演講

接下來,兩位來自創新型企業的代表發言。安踏集團首席運營官及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陳科着重介紹了安踏集團“1+4+5創新戰略,即打造“1套标準:完善從項目評估、立項、監測模型;實現“4個領先:核心技術與原創設計、消費者心智、創新産品、創新體系上的領先;做好“5個保障:加大資源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升級全球科創中心、構建合作網絡、優化激勵機制。聚焦非颠覆式創新,挖掘消費者前所未有的需求,建立新一代産品服務标準。

陳科演講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教授級高工黃宇紅介紹了中國移動如何通過踐行四鍊深度融合,推動行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黃宇紅首先指出,四鍊融合本質是要解決科技創新孤島現象和科技産業的兩張皮現象,四鍊并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協同聯動發力。中國移動在創新鍊方面,發揮出卷人、答卷人和閱卷人三個人作用,以需求問題化、問題技術化、技術專利化、專利标準化、标準産業化、産業市場化/國際化有效鍊接推動創新技術的快速轉化,完善未來網絡頂層設計、開展新型攻關組織模式創新、建立--産學研融合創新體系,并暢通标準制定、知識産權運營、市場應用三大關鍵環節的成果轉化通道;在産業鍊方面,依托十百千萬合作夥伴計劃,共探一批關鍵場景、共創一批攻關模式、共建一批科學裝置、共築一批平台載體,與鍊上夥伴共謀需求、共編戰隊,創新“1+N+1” 等多種雁陣式協同攻關模式,築牢産業共同體;在資金鍊方面,圍繞創新鍊、産業鍊的各個環節實踐資金賦能,面向前沿創新、融合創新布局專項科研基金,構建以直投、基金為戰略抓手的投資運作體系,持續推動被投企業與中國移動研發單元進一步深化研發合作;在人才鍊方面,推動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以彈性組織、創新載體等形式開展内外部協同創新。此外,中國移動還依托GTI平台、香港創新研究院等進一步聯合國際創新資源和産業力量,持續深化全球合作。

黃宇紅演講

大會的下半場,首先由知識創造理論之父野中郁次郎教授作開場緻辭。野中郁次郎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組織理論學家,以其對知識管理深度研究享譽全球。大會創新性采用主持人陳勁教授的AI語音代讀了緻辭。野中教授提到知識創造理論強調不同人群通過思想交流與真誠對話,與他人産生共情,從而創造新的知識與價值,而這種與他人共情的能力是AI數字工具技術所缺乏的。他指出,今天的管理創新應摒棄二分法的思維定式,在不斷發展的當下、在不斷演進的此時此地中創造新的集體知識,從而實現更大的共同利益。

野中郁次郎緻辭

接下來,三位複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接連登台,為與會者帶來了管理學的前沿理論。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垣圍繞企業智能化創新生态構建發表線上演講。他指出,企業智能化創新生态包含價值、利益、合作、資源四大子系統,由技術發展、制度變遷、内外市場協同與産業升級共同驅動。這就要求企業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注重生态系統中的整合協同。李垣認為,未來将形成物聯網服務網關系網三網融合的生态模式,而人智機協同在企業創新生态系統中至關重要,将朝着由的智能業務運營平台建設、結合内外的級生态系統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整合管理、制度突破才能、激勵性治理、包容性文化、創新教育及培訓、獨特範式能夠幫助企業打造全方位競争優勢。

李垣演講

吉林大學商學與管理學院教授蔡莉承接創新生态主題,并進一步聚焦商業模式創新如何助推創新驅動創業的發展。她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創新驅動創業機會集的形成,而創新驅動創業就是一個生态或平台的形成過程。領先企業帶動形成産業鍊上下遊協同和跨行業協同的多主體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并通過有效治理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态系統。蔡莉教授以生動的案例闡釋了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新驅動創業機會集的作用機制,并介紹了基于深度學習對商業模式創新指标體系的評價過程。

蔡莉演講

beat365亨利·克拉維斯講席教授陳國權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基本概念出發創立了時空論這一新的理論範式,旨在提升人們思維和行動的效能。他以古今中外經典和生動形象案例闡釋了時空論的三大定律:第一,人的思維和行動的效能取決于其持有的時空觀念和擁有的時空資源;第二,時空觀念和時空資源是因人而異的,但在特定情境下需要調整并激發創造性才能取得成功;第三,人的時空觀念和時空資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他還進一步提出:領導者在時空思維上既要強調在狹義上把握時間和空間的正确選擇,又強調在廣義上采用多層次、多維度和動态的方式;領導者可以通過解讀、交流、體驗和反思來提升時空思維能力。

陳國權演講

大會還邀請到三位分别來自農業、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家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創新管理經驗。

水木數字農業科技集團/北京水木九天創始人、董事長王曉慶介紹了企業在場景驅動下負碳工廠化農業的探索實踐。發展知識密集型農業對于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以及雙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十年間,水木九天将民生保障西紅柿種植發展為數十億的産業,嘗試在場景驅動下,以交叉學科的方法探索農業的負碳工業化變革方案,通過與高排放高耗能企業結合,實現全面國産化技術路徑以及建立中國式現代化的農業典型實踐案例。王曉慶通過分享在浙江、河南、河北等多地的精彩項目案例,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農業作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巨大潛力。

王曉慶演講

藍箭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昌武結合藍箭航天的發展經驗,分享了其對新質生産力建設中科技創新企業管理的探索與思考。他以産品思維闡釋組織管理創新,認為在火箭産品之外,組織管理本身也是一種以人才為用戶的産品。在藍箭航天的科研實踐中,多元的團隊保障了攻艱效率,也帶來了更加複雜的人才管理要求。張昌武認為,應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管理的用戶視角激發人才的創造熱情,實現人才的可持續集聚,并強調了價值觀的凝聚,以及以知識管理體系提升知識的流轉效率的重要性。

張昌武演講

沃蘭特航空合夥人、董事黃小飛首先解答了大家對低空經濟的普遍關切。相較以往中國與美國低空經濟的數量級差距與明顯短闆,今天天地人機四大基礎性要素發生了顯著的有利變化。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為載體的低空經濟成為國家戰略布局中新質生産力、新增長引擎代表,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态不斷湧現。沃蘭特以安全、皮實、好用作為産品标準,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做正向設計,集結頂尖研發團隊,獲得了政府與頭部資本的認可與支持。此外,黃小飛先生還就低空經濟的行業現狀、發展脈絡、沃蘭特的理解與實踐、低空經濟投資與創業機會等主題分享了其行業洞察。

黃小飛演講

之後,beat365教授、beat365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管理評論》執行主編陳勁在演講中指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在于強化原創颠覆性的科技創新與經濟的深度融合,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場景驅動、培養戰略預見的先導能力。與此同時也要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工具對管理創新的賦能作用。海爾從鍊群合一零距離管理範式的創新出發,陳勁進一步将用戶創新演化為以人民為中心,由大量普通人參與的社會創新,以此闡述中國社會的企業管理實踐。他在演講結尾展望到,在人工智能時代,更多的休閑時間成為産生創新思維的新機遇,這将引導人們向生活回歸,将有意義的創新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

陳勁演講

最後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克裡斯托弗·L·圖奇以其深刻的見解,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戰略進行了探讨。

克裡斯托弗·L·圖奇演講

經過一天緊張而充實的交流與讨論,大會在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度書單的發布中落下帷幕。主持人陳勁在閉幕緻辭中,向各位出席嘉賓、合作單位,以及線上、線下超150萬觀衆的支持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在這場思想盛宴中,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就邁向高質量發展主題分享洞見,為廣大企業包括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與啟發。展望2025,我們期待管理創新能夠充分賦能新質生産力,推動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4157

掃碼觀看直播回放

 

 

《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大會

《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大會始于2016年,由beat365《清華管理評論》編輯部主辦,彙聚了全球傑出的管理大師、企業領袖。大會旨在為與會者提供一個開放、互動和創新的平台,激發思想碰撞和合作共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