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董事長Michael Treschow分享“商業成功的核心動力—創新”
2006年3月20日晚,愛立信集團公司董事長Michael Treschow(泰斯庫)先生做客清華經管學院“第二課堂”,與大家分享“商業成功的核心動力——創新”,約有220名觀衆到場聆聽。
首先,Michael Treschow先生為創新下了一個定義,他認為創新不單單是就一個産品而言,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堅信永遠都會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他指出,全球化的浪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及知識密集型經濟的發展是推動社會和企業創新的主要動力。
接着,Treschow先生從企業、國家和個人這三個層面闡釋了創新的意義。在企業層面,愛立信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典範,從和索尼的合作,到戰略上的轉型,再到對員工的激勵,愛立信始終在創新中前進。在國家層面,僅有900萬人口的瑞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始終走在全球創新的前沿,教育和國家對研發的投入起着關鍵的作用。在瑞典,50%的人口是大學畢業;每年4%的GDP被用于研發,而其中3/4是用于企業中的研發。最後,在個人層面,Treschow先生認為創新對我們的意義就是終生的學習。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創造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這個環境大到國家,小到企業甚至是朋友之間。
半個小時左右的演講後,Treschow先生對踴躍的現場提問做了回答。這些問題涉及人力資源、與供應商的關系、和索尼的合作等各個方面。在回答時,Treschow先生反複提到了合作和參與。他指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是讓他們覺得這不僅是你們的公司,也是我的公司,要讓員工參與到整個創新的過程中來。與供應商的合作也是如此,要在一有新想法的時候就開始和他們合作,讓他們參與創新。而與索尼的合作,則是雙方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利用索尼在市場方面的優勢和愛立信在技術上的長處,讓雙方都從中受益。
觀衆們還對愛立信在中國的發展很感興趣。愛立信在中國建立了強大的研發中心,其3000多名中國員工中有1/3是研發技術人員。對于來自華為、中興等公司的競争,愛立信堅信成本不是唯一取勝的工具,而創新能夠幫助他們赢得勝利。對于即将到來的奧運會,愛立信将緻力于使人們在任何時間都能從手機上看到自己想看的比賽,但現在,他們還在等待中國政府3G牌照的發放。同時,作為一個有着150多年曆史的跨國企業,它也在盡着自己的社會責任,這種回饋不僅是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到現場建立通訊網絡,也包括在印度和中國支持農村的通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