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OM首席執行官王兟談TOM公司的跨媒體發展
大家好:我想在2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大家展示一下Tom公司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這個公司現在發展是這樣的情況和别的公司不同。
Tom公司的收購活動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公司的市值,在2001年第2季度,到6月30日截至,我們的營業收入已達到1680萬美金,在四家上市的公司來說營業收入是最高的(網易的一些财務報告的數字不确切,沒有算進去)。很多人會說你們是通過收購、兼并得來的,但也不盡然,如果從純粹的網上Internet的收入來講,我們4.1個million US,這個也還不錯, 雖然在業界不是最高的,從毛利率來講,我們是這幾家公司最高的,從虧損來講,我們是這幾家公司裡最低的。我們的市值,China.com有4億美金現金,市值2億多,和新浪、搜狐差不多。我們現在還有8億美金不到的市值,我們在這方面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在做什麼樣的事業?
我們的使命是成為大中華市場融會媒體和科技的一個media。“融會”英文最原始意思是Com,Com最原始的意思就是靠攏。在此,我想表示的意思是科技的發展永遠對媒體有着根深蒂固的影響,其實Com并不是在今天的時代,高科技通訊業發達的情況下才有的,曆史上自古以來就有,當古人在用甲骨文寫文字的時候,一篇很優美的文章,可能可以在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範圍傳閱;寫到紙上傳閱時,範圍會大的多,中國發明印刷術後,也就是說書本是第一個媒體和科技的Com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說,前段時間在西湖見到金庸,跟他有一個半文化半讨論的活動,我對他說,你的影響之所以大,當然,很大的程度是你寫的小說很好看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有印刷術,可以把你的書送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如果沒有印刷術,你的故事隻能是脍炙人口的傳說,在民間藝人的記憶裡而已。
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科技對内容的分銷有着根深蒂固的影響:比如手機上面的短信息,比如說我前幾天跟音像制品的老闆一起吃飯。他說:我很擔心科技的發展,可不可以假想,DVD賣出來時,已把1500萬部電影記在裡面,就不需要DVD、 CD碟,我想這樣的技術的改變對我們整個全部的分銷有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要做什麼事?在技術日新月異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我們要怎麼樣把媒體和科技連在一起。
我們是1999年10月成立的公司,主要股東李嘉誠先生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兩家公司,加起來占45%左右,我們60多億港币的市值。做跨媒體業務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家首先提出來的,去年上市的,我們的業務分為跨媒體業務、電訊增值業務,我把它叫兩條腿走路,跨媒體業務主要跨印刷媒體、互聯網上的媒體、體育産業、體育活動為主。這并不是說包括了媒體的全部。在這四個行業裡,我們希望做到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地區的數一數二的位置的公司,電訊增值服務我們推出虛拟ISP服務“TOM網遊神”當然隻是第一步,我們還将做短訊服務,進一步IP電話及其它,因為做媒體比較多,在Internet、在telecommunication還有很多東西,還沒有向外界公布,還沒有大量去講,但是兩條腿走路。
我們是通過快的速度,收購兼并的辦法來成長我們的業務。在體育活動方面是通過70%的羊城體育公司,中體産A股公司50%的合資;在印刷媒體收購亞洲周刊、台灣電腦家庭、城邦一系列的收購;我們媒體行動,我估計到不遠的将來完成台灣的這個收購,在台灣市場占到30%左右;在戶外媒體收購了8家公司,主要是各地省會城市裡都是最大、最盈利的、客戶基礎最好的公司;在寬頻的業務,我們用比較低的成本,在嘗試一個寬頻的模式,在寬頻方面很多人不賺錢,所以我們并不介入寬頻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和美亞合作做寬頻的内容,和長城寬帶公司成立長通聯和公司,在基于五線Internet寬帶網上的政治服務的平台,我們最近做了一個私募,我們引進韓國電訊公司做我們的15-17%百萬美金進來,繼續發展,我們用比較少的資源在嘗試一個比較大的事業;我們和台灣最大中國時報,中網周刊成立合資公司,用電話呼叫中心來進行一種雙向的marketing的服務,現在科技可以用的很好。比如說的真實的笑話,台灣最近快大選了,他們的客戶之一是國民黨,用手機通過短訊, 按1贊成按2反對,用簡單的科技的辦法,調查國民黨草根階層在怎麼樣想他們的政策,這也是一種marketing;在互聯網事業,主要通過我們自己的網站,以及收購的163電子郵局以及其他關聯網站,我們的營業收入在内部知道的,大概7000萬左右,跟新浪1億左右相比,差30%左右,其實還是很好的表現。
到2003,我們70%的收入會從網絡來,30%從網上來,到2003年預計營業收入超過30億港币的公司,30億港币是什麼概念,或者說對比下來是什麼樣情況,我剛上任時CEO,這個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大概100萬美金,也就是6-7百萬港币,一個月成本6000萬港币左右。我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個季度的營業收入2000萬美金,一個季度的成本也就是1000萬美金多一點,我們現在還沒有限定收支平衡。而且我們如果達到管理成的目标,我們會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相當盈利的企業。
為什麼做跨媒體
我認為中國的廣告市場會在五年之内成為1000億人民币的左右(中國大陸本身),中國互聯網上的廣告大概隻會1%-2%,即10億-20億人民币,戶外媒體大概15%,印刷媒體大概20-30%,全部加起來40%的市場,也就是400億人民币的市場機會,如果我們隻做純粹的互聯網,特别是隻做互聯網上的廣告,也就是隻在20億的市場,20億潛在的市場,今天還不到,也隻有5、6億,4、5年後才能達到20億,在潛在的市場競争,我們隻占中國市場的廣告400億的市場,再加上我們的媒體它是定業的收入,還有其他的收入,所以我們是在更大市場裡面來進行競争。
我們的定位是把我們業務放在大中華地區20來個最大的省會城市,包括台北和香港,通過投資收購具有領導地位的盈利很強的傳統媒體的企業,互聯網的業務和傳統媒體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我們把網上交通流量不斷轉化為現金流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成功。我們的業務其實是一個三角形,在三角形左邊是媒體的内容,在三角形右邊是通過通訊的科技互聯網的科技所能夠提供的個人溝通的功能,在三角形底邊,是龐大的廣告平台,這三塊就構成我們的業務。在三角形中間是人,因為都是面對消費者,隻有面對消費者才可以發展自己的業務,我們跨媒體平台已經囊括了,除印刷媒體,電視媒體(其實我們有比如說我們羊城體育公司,做每日體育新聞,飛利浦體育報道,因飛利浦贊助的),互聯網上以及各種形态戶外媒體,是一個相當全面的跨媒體的公司,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業績增長,以100萬美元來計的增長速度,剛才說2003要營業額要超過30億港币。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剛上任時,管理層提出的要求是到2001年營業額超過10億港币,一個月幾十萬收入的公司,從何談起,明年做到10億,今年總的收入達不到10億,但第4季度營業收入,把它年度化後,會超過10億很多。如果說如果對自己有一個很高的标準和要求,對你自己、對公司,實際上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所有收入裡,我們的業務不斷發展是靠我們廣告客戶群的不斷的發展。我們在第二季度有700萬多廣告客戶,年底會800多萬,裡面很少一部分是純粹的科技網絡公司,很多都是傳統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有很大的廣告客戶我們還有很好的合作夥伴,在跨媒體業務,從香港星辰電台,到台灣PC—HOME、廣州的羊城晚報、以及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這樣的媒體夥伴,還有台灣的中國時報,在電訊方面我們也是有這樣的很有實力電訊合作夥伴在進行我們的業務。我們不斷在每一個領域争取數一數二的市場地位,我們的理念就是可以說你可以做跨媒體,可以做政治服務,但必須把所從事的每一個事業做到有足夠大的影響,這樣才有核心的競争力,才有優勢。在體育方面我們所代理的推廣權,囊括了甲A籃球,台球、乒乓球、保齡球、劃艇、登山、自行車、熱氣球、中國體操等等一系列的體育項目,我們去年開始做體育時,很多人不理解,體育跟互聯網有什麼關系?其實體育是很重要的媒體,在所有發達的市場,體育都是很重要的;從印刷媒體的平台來講,我們向市場正式過渡,正在洽談或完成的收購,最大的雜志集團,200萬人口的地區,電腦家庭集團出版1600萬本雜志,還有台灣最大的書籍出版社----城邦,一年出版600萬本書,1000種新書的概念,正式即将洽談完成收購的有商業周刊集團、尖端集團,這四個集團合并起來因該囊括了台灣的IT、經濟、青少年、女性、旅遊、學習5、6個形态最主要的雜志,在中國大陸有進一步的打算,我們在香港收購亞洲周刊,是華人影響最大的新聞性的周刊,從戶外媒體,完成8家收購,戶外媒體占全中國戶外媒體13、4萬平方米規模,2001年這些公司的收入3億多港币,我們在以很快的營業能力是中國最大的戶外網絡媒體,當然我們的過程還沒有完成,還在繼續收購其他戶外媒體公司,我們已經覆蓋北京上海以及5、6個省會這樣很龐大網絡。
我們的媒體,從收入講在中國市場第二,但是我麼有新的進展:比如163.net推出随身遊,手機号碼可以變成一個郵箱,注冊以後,接到E-mail後自動回應,郵箱付費和手機是一起的,6月28日推出網遊神,我們的營業收入還沒有向外界公布,不想讓分析員一個季度一個季度去分析,我可以很負責的說是以千萬人民币來計。對于一個推出3、4月的産品,一個季度收入如果以過千萬的話是相當不錯的表現,我們互聯網接入服務的策略,大家如果去過香港的話,一定知道八達通,它是一種通用的交通支付手段,坐電車、公共汽車、地下鐵路,還可以做小孩支付、購物、做零錢用,我們的網遊神就是要做成中國通訊業裡面的八達通,注冊一個賬号,一次付費,你可以選擇上網通、聯通、263、中國電訊業的八大通,我們最終做到所有的網絡都可以上,可以選擇,在不同城市用不同的服務,不同收費的結構,如果白天看media可以上網通,是寬帶最快,速度最好,晚上聊天上國訊占線,0.5元/1小時,這樣你可以有一個最好的選擇,我們會不斷在網遊神上捆綁服務,進一步增加IP電話卡、IP電話服務,付費郵箱,在線遊戲,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很希望有一天,中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入學的哪一天,網遊神變成生活不可離開的東西,因為它可以提供很多服務,比如我們給家裡打電話,發E-mail,玩遊戲,所有的東西隻用一個賬号就支付了,很方便的,所以這就是電訊增值服務的一個長期策略。
總結TOM的發展階段
從2000年第3季度到2001第1季度,我們是用不斷削減成本,我們在不斷探求用最低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我剛上任時,香港網站有員工有超過200位員工,經過削減人員,香港網站現在隻有20人。這20人做的工作比200人做的還好,收入是好幾倍,我們一定要用最低的成本。我們在2000年第4季度到今年的第4季度大量多元化我們的收入,變成跨媒體的電訊增值服務公司,這個過程已經成型。用一年的時間,把我們每一個業務發展成為在市場具有領導地位的業務,最後向所有其他公司一樣,通過内部有機增長,開源截流來發展,把我們的公司發展成為首屈一指的公司。
2000年7月12日宣布簡體中文網站發布,好多人說太晚了,現在才來注冊,當時的口号是不求最早隻求最好,但現在還不敢說我們已經最好,起碼一年前碰到的冷嘲熱諷已沒有了,一年以前,很多覺得:what is .com?除了錢以外什麼也沒有了,我們一定能夠按照我們的目标,首先達到收支平衡,成為一個盈利的公司,不斷的通過整合,來擴大我們的業務。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大國,世界上被翻譯的文字大概67%譯成英文,大概30%為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3%為其他文字,中國有10億人口,5000年的文化,我們的文字在世界上媒體、媒介的影響力是不夠的,從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穩定來講,什麼是媒體,媒體就是創造潮流,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讓所有的人自由選擇的話他們通常會選擇互相模仿,這就是創造潮流。潮流就是互相模仿的過程,但是一個文化的潮流對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影響,其他民族會模仿它,我們中國人有責任,也有機遇在世界媒體裡占一個很大地位
在我們公司轉型發展過程中,經過什麼樣的道路,我們策劃這些業務,首先非常重視股東價值,股東回報的公司,每天每刻不忘記。一年多,有人說,你不是挂着互聯網的旗賣傳統互聯網的肉,我反唇相譏股東沒有義務拿錢支持實驗你偉大互聯網的夢,股東拿錢,就是為了賺錢,股東可不管你怎麼樣賺錢,但股東絕對沒有義務,因為你有很不切實際的夢,拿錢不斷讓你實驗你的夢,市場是會改變,消費者市場要改變,如不改變是沒有優勢的,而且行動要快,為什麼這麼快的速度,一年多進行了20項收購,總金額超過3億美金,我們收購超過30億港币資産,60多億市值的公司,在股東的全部代價還沒有超過10%,如果說雅虎當年它的市值過千億美金的時候,10%就是100億美金買到的東西,當股票很好的時候不用,比如通貨膨脹快來了,拿着一堆現金不用,豈不是浪費,所以一定要行動快速。
策略怎麼樣形成?我們的公司有一個很強的理念:run by they young people and manage by older.就是來帶領公司發展的人一定要年輕,相對來講,因為比較年輕才敢去想一些其他人想不到的東西,或者說不敢想的東西,一年前,10億港币的銷售都不敢想,那怎麼會行呢;可是一個管理公司的人,希望他有10多年的工作經驗,因為管理公司所有的技能,和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管理就是管理。我們在做很好的idea時需要有董事會、股東能我們指導和經驗。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很簡單的道理,比如說開源節流,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體會。
自己的體會
我是84年離開了昆明(當是昆明還是很偏僻的),去了英國,當時一個理念就是追求卓越,想看一看什麼樣才是國際水平,中國比較落後,去看看什麼叫國際水平,去了英國以後,發現英國人也說自己不是國際水平,他們說美國、北歐,所以度假時去荷蘭,瑞典玩,他們也說我們沒有國際水平,我發現對所有的人都覺得我們的國家不是國際水平,比不上人家。我就覺得很奇怪,很發達的國家,都說自己不是國際水平,什麼是國際水平,理解這個事情對我的人生,對今天工作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大家如果去過英國或看過看影,Oxford的草地是很漂亮的,一對美國夫婦對英國的草地贊不絕口,他們就問園丁,園丁說I just do for three years,我就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在任何地方隻要紮紮實實做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這個就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并不需要去其他地方尋求世界水平,可以創造世界水平,TOM不斷做我們的業務,把我們跨媒體業務做到世界最好,那就是世界水平。所以世界水平,并沒有人制定,知道了這點對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就沒有任何的必要去自卑,沒有必要覺得我們不如人。精益求精一定會使你達到這個目标,可能會時間長,但一定要堅持。
第二個體會,留學時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我就常常問自己問題,我想學本領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有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還是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就很沮喪,學了那麼多,學位也不少,問題怎麼也解決不了,挺痛苦。當時讀政治經濟學,學到一個哲人的話“在生活中是解決不了難題的,要在困難中生存下去”,這句話對我的幫助很大,我們會碰到很多問題,當實在解決不了時,就是在問題中活下去。很多問題是沒有解決辦法的,特别是像清華這麼優秀的學府,一下有很多智商高的人,智商高的人有個特點他們認為I can do everything,有時是不可以的。文化大革命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時想不過自殺了,你可以解決嗎,不可以,你需要解決嗎,不需要。5年後,整你的人活不下去了,或者國家就會變了,再清高,再知識分子,再偉大、再有崇高的道德,你能夠把國家某種時段不正常的傾向改變嗎?impossible。所以,我覺得在Tom的經營中,有一個很大的理念,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當然,有的東西不是堅持就可以解決,比如我們的股價,股票要跌也就跌,不斷堅持,也許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别人跌了自己也跌了,會比别人損失少的多。
指導我們行動的東西,是很簡單的道理,另外一個,如果你知道自己去做一件事情,做得多就會做的好,不用想太多。
我在英國時,當時英國政府不準留學生打工,但我就是想去打工。在一個藝術商店,有個英國人他是學神學的,60年代畢業,看中國大革命開始,特别心情澎湃就飛到了北京、上海,買了好多字畫(徐悲鴻)、工藝品(民信片),那時候中國的進出口公司也不會做生意,他定了好多才500鎊。因此就特别喜歡中國,所以開了一個商店賣中國的藝術品,他的生意比較小,一人慘淡經營,我就天天到他的店打工。我就去他的店有差不多8次,他還不提我來這裡幹什麼,我這時說我來這裡想找工作呀!有一天看見他裡面有很多卷着的畫,有好多灰塵,問他為什麼不拿出來。他說大家都不懂,我就對他說拿兩副畫挂出來,好多遊客問了許多關于中國的問題,我就當翻譯,我發現通常使遊客待在店裡超過10分鐘問問題,肯定會買東西,超過半小時,會覺得guity不好意思,他肯定會買東西才走,老闆發現業績提高了許多,他便問我願不願意在這裡幹活,我說那要看how much you pay me. 一個人persistent是很重要的,沒有必要怕自己不懂的太多,生活中總是有他的道理,如果去堅持。
從我們的業務講,像做人一樣要追求卓越。雖然我們再做跨媒體業務,每一項業務,如:印刷媒體,戶外媒體,必須用同行業标準來比較,大家覺得,如果戶外媒體公司是stand alone他還是這個業界最好的,并不是因為你有了跨媒體。很多财經記者和分析員經常問,跨媒體是什麼意思,跨了之後有什麼好處,并不要認為跨了以後就沒有媒體了,最主要他每一項業務,自己做得很好,但結合在一起可以有一個額外的,這就是好的。如果結合在一起本身的東西都做不好的話,那麼其它的東西也是虛談。所以在這一點,所以我們要有嚴格财務指标去衡量這些公司,去衡量我們的所有的,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這樣子。
謝謝大家
相關銜接:
王兟:TOM.COM首席執行官。王兟雲南大學化學系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兩年後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企業管理,取得碩士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學士等多個學位。畢業後,王兟在西方的投資銀行企業任職,亦涉足多家互聯網公司。
(本文未經本人審閱 記錄整理 張雙長 編輯: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