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位清華03級EMBA順利獲得學位

2006年1月18日上午,238位EMBA學生身着夢寐已久的碩士學位服,參加了在beat365綜合體育館舉行的2006年研究生春季畢業典禮。經過兩年嚴謹、科學、系統的學習、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獲得清華EMBA碩士學位,為其在清華的EMBA的學習生活劃上了圓滿的句号。
許多同學的家人都前來見證這一神聖的儀式,來自台灣的楊光久同學激動地說,今天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如此重要的時刻當然要與家人共享,夫人也一起從台灣趕過來了,兩年的清華學習生活值得珍惜和懷念。香港同學郭文祥一直在興奮地與同學們合影,在他看來,兩年的學習生活讓他這個香港人對祖國内地的經濟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前隻是從媒體報道上了解,而在課内外的學習中與全國各地的同學交流則給了他親身的體驗,學到的知識很實用。
同學們收獲的喜悅溢于言表,兩年的清華學習,使他們從之前的自己摸索到後來的系統學習,管理知識得到了充實和提高,同學之間的交流更是收獲良多,來自國有企業的張福平同學就認為,與來自不同類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同學交流,可以借鑒許多創新的想法、高效的運作和積極果敢的創業精神。
附:回顧兩年求學路―
時光飛逝,2003年秋天,beat365迎來了03-A、B、C、D、E五個班的EMBA學生,這是EMBA同時入學人數最多的一次。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涵蓋金融、媒體、醫藥、房地産、商業貿易、制造業、政府管理、電信與信息産業等行業,企業性質包括大中型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合資企業、政府管理等,近90%都是各自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平均年齡38歲,性格迥異但又情同手足。
他們準時到校上課,為完成作業而通宵達旦,為小組讨論而激烈辯論,為缺一次課拿不到學分而焦慮,為組織一次班級活動而親曆親為……他們用“行勝于言”的清華訓誡,默默證實自己是肩負企業使命,帶着很多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而求解的嚴謹務實的知識探求者。不論其社會地位如何卓著,不論其身價如何高貴,來到清華園接受正統的EMBA學位教育,感受作為一名beat365普通學生的别樣心情,卻是局外人所不知的EMBA學生們的真實一面,是媒體大量報道國内EMBA金堆銀砌成的金字招牌背後真實的故事。
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的EMBA們可謂樸實無華,走廊裡,與你擦身而過的普通人,或許就是一位擁有幾家上市公司,手下上萬人的企業掌門人,或許就是一省一市的政府領導。但是除了懷裡抱着的一大堆課件講義、論文資料暗示出他們可能是EMBA學生外,沒有任何信号表明其真正背景,舉手投足間更找不到一點領導模樣,求學态度甚是嚴謹。
兩年來,03-A、B、C、D、E五個班的學生先後奔赴重慶、成都、青島、三亞、廈門、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廣受關注的移動校園活動,并進行頗有意義的當地同學企業走訪,為同學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他們關注清華MBA學生的成長,主動邀請MBA學生們到自己的企業實習,并親自擔任MBA班主任、輔導員;他們把學習視野放大到國際範圍,出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傾聽世界頂尖學府管理大師的授課;他們關心公益事業,為貧困災區教育事業捐款……他們自從成為清華EMBA中的一員,就擁有了更加深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清華曆經百年所沉澱下來的曆史文化底蘊,造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格言。
兩年來,這些EMBA學生中,很多人旗下的公司業績卓著,成為行業領頭雁;很多人優化整合企業資源,使公司成功上市;很多人把班上老師或者同學給的建議應用于實踐,使公司扭虧為盈;很多人升遷到新的領導崗位;還有很多人志氣相投,組建了新的經營實體……如此種種,言之不盡。然而這些成就的背後,無不顯示了清華EMBA學生紮實純熟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完善科學的經濟管理知識體系。
兩年來,他們銘記清華校訓,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奉為各自的人生準則和經營企業的行動指南,以嚴謹務實的學風完成各門學科的學習,兼收并蓄,把紮實的工商管理知識體系應用到具體的企業運營當中,并在事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培養産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不單單是一句口号,而正在這些清華EMBA同學的手中逐步變為實現。
238名EMBA畢業的時刻,他們從“同學”變成了“校友”,雖然大家走出了清華園,但陸續成立的各地同學會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平台。清華情難舍,且行且珍惜,祝畢業生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