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發布“全球創業觀察(GEM)2005中國報告”
為了深入研讨中國創業環境和政策的新變化,加強有關城市創業活動的研究和學術交流,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清華經管學院主辦、beat365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和清華科技園承辦的“全球創業觀察(GEM)2005中國報告發布會暨論壇”,于2006年5月27日在舜德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
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自2002年推出以來,對于中國的創業研究和實踐産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得到了政府、專家學者和創業者的廣泛認可。本次會議是beat365中國創業研究中心發布的第三次報告,也是最豐富和最具創新的報告。該報告得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軟科學項目的支持。
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秘書長石定寰教授、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寶鳳等政府領導到會講話。清華經管學院第一副院長錢穎一主持發布會,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發布了報告。在發布會後的主題演講中,IDG全球常務副總裁熊曉鴿、清華科技園主任、啟迪控股董事長梅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澤炎、中關村管委會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家和成功企業家原Sygate創始人郭毅等做精彩演講。
“全球創業觀察(GEM)2005中國報告”闡釋了中國最新的創業态勢、創業特性、驅動因素;比較評判創業環境優劣、考察創業政策得失;并且首次完成了覆蓋我國中東西部的16個城市的創業環境及政策,發布城市的創業環境狀況、評價創業機會和創業能力,分析城市創業環境的差異及關鍵影響因素。報告還以16座城市的創業環境調查,就城市創業環境、創業機會和能力、創業政策進行了深入研讨。
由beat365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是我國參與的目前國際最有影響的全球創業觀察研究項目,在标準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下完成的具有國際可比性的唯一中國創業觀察報告。該報告是國内創業研究中最有影響和最具權威性的研究報告,由于該報告作為全球創業觀察報告的重要資料來源,因此該報告對國際創業研究也具有重要貢獻。
本次發布會和論壇得到百森商學院亞洲中心、新經濟導刊的協助,中央電視台緻富經欄目、中國青年報創業周刊和搜狐财經提供媒體支持。
附――2005年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的主要發現:
(1)中國在全球的創業活動中處于活躍狀态。中國的創業活動在2005年更為活躍狀态。2005年,中國的全員創業活動指數為13.7%,即每100位年齡在18-64歲的成年人中,有13.7人參與創業活動。在2005年的全球創業觀察成員中處于前列,排名第五位。在2002和2003年排名均為第九位。全員創業活動指數在2003年是11.6%。在2003年時,該指數排在美國的後面,2005年排在美國的前面,而且,在順序上排在35個國家中的第5位。
(2)生存型創業仍然是主導的創業類型。中國的機會型創業活動指數在35個國家中排在12位。屬于較為活躍的狀态,這裡有兩個含義:第一,機會型創業在中國不是主導的創業類型,所以,按照創業類型計算的全員創業活動指數中,其排名相對靠後;第二,其他國家與中國的主導創業類型有所不同,因此,在按照創業類型計算機會型創業指數時,那些國家的排名會提前。
生存型創業是中國的主導類型,而對于其他國家而言,盡管也存在生存型創業形态,但是,不僅是發達國家,而且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生存型創業都小于中國的比重,因此,中國的生存型創業活動指數排在了第二位。這裡也有兩個含義:第一,中國的生存型創業多于其他國家;第二,中國的創業活動比較活躍。兩者的共同作用導緻中國的創業活動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是典型以生存型創業為主導類型的創業活動。這種狀況自2002年,我們首次參加全球創業觀察項目以來并沒有發生類型轉變,但是,已經出現生存型創業比重有所降低和機會型創業比重有所上升的趨勢。
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産生的社會經濟效應是不同的。機會型創業比生存型創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出口和市場。在金融、保險、房地産等商業服務業,創業的主導形式是機會型創業。而零售、汽車、租賃、個人服務、保健、教育服務、社會服務和娛樂業,生存型創業相對多一些。而且,創業活動也主要發生在這些産業部門。
(3)中國的創業者特性。我國創業活動最多的年齡段在25-34歲;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參與創業活動;絕大多數創業者是有就業經曆的人;創業者的學曆以高中生為主。
(4)創業環境總體仍處于非良好狀況。創業環境在創業環境條件框架的九個方面的綜合評分中仍然處于一般水平,排在第17位。沒有達到良好狀況。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創業環境是較差的;但是,相對于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創業環境較好。在創業環境條件框架的9個方面,中國相對好的方面是市場開放程度、研究開發轉移、政府政策和政府項目以及有形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的是金融支持、教育和培訓以及知識産權保護,最差的方面是商務環境,即為創業提供服務的環境條件。
參見圖表的總結:

(5)創業動機、能力和機會。中國的創業屬于創業意願強、創業機會多、創業精神強、創業機會能力弱狀況。創業意願強和創業機會多表現在:期望在三年内創業的人的比重排在第一位,遠遠高于第二位的水平;創業精神強表現在:中國的創業活動不懼失敗,在“對失敗的恐懼會妨礙創業”一項中與美國一樣,排在最前面。創業能力弱表現在:在過去12個月内關閉企業的比重高,排在對比國家的第一位;具備創辦企業的技能和經驗的比重排在倒數第二位。見下表:
創業機會和創業能力的比較
所有GEM成員平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中國期望在三年内創辦企業12.2516.3714.9918.7216.9728.51在過去12各月内關閉企業2.683.633.803.052.265.18個人認識在過去兩年中創辦企業的企業者37.2841.4042.7643.6531.3047.02認為在随後六個月中存在創辦企業的良好機會36.3032.3249.7456.7617.4825.49本人具備創辦企業的技能和經驗45.3052.1356.2659.8129.0032.73認為對失敗的恐懼會妨礙創業37.6422.8834.3325.3238.5123.73
(6)我國的創業活躍程度存在明顯的區域特征,存在四個不同活躍程度。創業活躍的地區也是經濟增長快的地區。高活躍地區包括:京津地區(北京、天津)、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珠三角地區(廣東)。上海從2002年至2004年連續三年居于榜首,而北京連續三年居于其次,并且上海與北京之間的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北京、上海、天津這三個直轄市一直保持着較快的增長速度;江蘇、浙江和廣東三省的增長速度比較緩慢,近三年當中每年隻表現出了微量的增長勢态。一般活躍地區包括:遼甯、福建、山東、湖北、重慶、四川、甯夏、新疆八個地區。這些區域曆年的增長速度比較穩定;如果将這些地區再進一步區分的話,東部沿海幾省(遼甯、福建、山東)明顯高于内陸幾個省、市和自治區;不活躍地區包括:河北、内蒙古、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雲南、甘肅、青海十二個地區。整體上,這些省、市、自治區增長速度比較緩慢,但是有些省份起伏不定,甚至有些下降的趨勢;其中山西、吉林、江西、河南、湖南五省一直保持着增長趨勢;河北、内蒙古、安徽、海南、雲南、甘肅、青海這些區域的創業活動沒有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有些年份呈現出下降的勢态;中國存在創業沉寂地區:黑龍江、廣西、貴州、西藏、陝西五個地區。其中陝西從2000年以來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