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曆農村 學以緻用
清華經管學院全體二年級本科生暑期完成四省農村金融調研
“小額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而現代農業生産周期尤其是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種養殖業一般需要一年以上,因此這種狀況不但使得一些農戶對中長期生産項目不敢多投入,而且抑制了農民使用貸款的積極性。”這是清華經管學院經41班的馮佳同學在今年暑期從青海省共和縣做農村金融研究實踐歸來後,個人總結報告中分析目前農村小額貸款無法滿足農戶需求的原因之一。

類似的分析總結,是清華經管學院今年參加暑期實踐的170名2004級本科同學每人必須完成的“作業”。2006年7月10日至20日,這些同學在48位學院領導、老師、研究生和輔導員的帶領下,到青海、新疆、甘肅和河北四個省區的29個縣,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實踐與調研活動。10天時間,師生們共走訪170多個村莊、1500多家農戶、近50家企業、30多家金融機構,并與當地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及學校舉行座談會80餘次。同學們圍繞調研課題搜集了大量有價值的基礎數據,對四省的農村金融現狀、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及教育水平都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此次調研是彙豐銀行-清華經管學院“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beat365常務副校長兼經管學院院長何建坤,在學生實踐期間專門趕到河北,與河北省副省長宋恩華會面,何院長表示:同學們能夠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對于學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感謝河北省各地對此次實踐活動給予的支持。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仝允桓在和同學們一起參加青海省兩縣調研過程中和同學們說:“不到西部就不算了解中國,不到西部的農村也不算了解中國”。學院希望通過這個研究,一方面響應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号召,通過實際行動,貢獻學術研究成果,為西部農村的金融發展獻計獻策;另外,也希望同學們能夠親身體驗農村,在調研中鍛煉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節約務實的意志品質,以及更重要的是幫助同學們樹立憂國憂民、學以報國的社會責任感。
暑期去農村調研之前,課題組老師做了充分的學術準備,包括早期的文獻調研、和地方政府的聯系,先期考察,設計問卷等。調研采用“典型調查”的形式,主要選取比較有代表性、亟待發展的西部偏遠農村,共設計了針對農戶、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當地的縣鄉政府的四套問卷。據此項目的研究負責人之一,經濟系劉玲玲副教授介紹:整個研究項目分為12個子課題,為與學生的實踐教育更緊密的結合,從内容上可以分為:農村金融體系的現狀;農村小額信貸在中國如何發展;農村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研究;經管學院本科生農村實踐課如何設計、開展等四個部分。
今年暑期的農村金融調研參與的師生人數多,區域跨越大,因此,在汲取去年成功組織甘肅農村調研的經驗基礎上,經管學院領導、老師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出發前為同學們做了農村金融知識、問卷訪談方法、出行安全等多種類型的講座和培訓。10天的調研,讓師生們深刻地體驗了西部、農村,認識了農民,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曆史責任。
調研結束後,同學們不僅帶回來大量的調查問卷,利用暑假期間,他們記錄了在四省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寫就了個人報告、隊記和小組報告、,并制作了真實感人的影像資料。他們嘗試着将所學到的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應用于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實際問題,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
相關鍊接:率先響應、落實“建設新農村”戰略――彙豐(HSBC)攜手清華經管學院開展“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項目”
http://www.em.tsinghua.edu.cn/ShowNews.aspx?ItemID=2735&ModelI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