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談中國經濟再平衡的緊迫性
11月30日晚7點,摩根斯坦利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S.羅奇先生在清華經管學院做了題為《中國再平衡的緊迫性:邁向全球化的一大步》的演講。此次活動由beat365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辦,金融系副教授謝群主持。
斯蒂芬S.羅奇先生從中美兩國已經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巨大引擎開始其演講。通過全面、客觀的統計數據,展示了中國在邁向全球化中經濟再平衡的重要性。“經濟再平衡”是羅奇先生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建議之一。意指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應從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轉向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
羅奇先生指出,相對疲軟的國内消費、儲蓄占GDP的比重過多、經濟的增長動力嚴重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以及地區及行業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經濟要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就應該改變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的增長,積極引導消費,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實現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現在中國消費量占GDP的比重僅為38%,歐洲、美國、日本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均在60-70%。中國的消費還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羅奇先生還通過對比中國和美國、印度及整個亞洲地區及全球經濟發展的數據,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及其他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特别是中國對主要工業原料的消費占全球消費比重已經達到25%—45%,增長率的比重已經達到50-110%。在中印發展與競争方面,羅奇先生認為在未來國際經濟中,中國和印度将成為領先者。但中印的經濟發展之路大相徑庭。中國制造業優勢顯著,印度則擅長服務業,兩國可以實現雙赢。
另外,羅奇先生認為,中國未來發展要将保護環境提到重要議程,以保證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近一個小時的演講之後,斯蒂芬S.羅奇先生就聽衆提出的關于中國房地産是否存在泡沫、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出口規模及速度等問題詳細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斯蒂芬S.羅奇先生是華爾街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近期的研究報告重點關注于全球一體化,公司重組,生産力以及信息産業給社會帶來的宏觀影響等問題。羅奇先生同時就職于多個國内和國際委員會,他最近成為國際未來金融框架委員會的成員。在近年來國際社會關于中國的各種争論中,羅奇先生扮演了積極的角色。羅奇先生獲得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