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0日上午,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簡稱:CCWE)與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聯合舉行了主題為“關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經濟形勢讨論會。10多位國内外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并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熱點進行了熱烈的讨論。CCWE主任李稻葵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
在連續四年經濟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背景下“主動減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标為8%左右。同時令人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将經濟發展目标的順序從“又快又好”調整為“又好又快”。如何看待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經濟目标的調整?與會專家各抒己見。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博士認為,8%的預期目标意在傳遞這樣的宏觀調控信号:中國經濟需要“穩健型”的增長,要着力提高效益,不能盲目追求速度。王小廣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可能會有所放緩,但實際增長率仍将在9%左右。 “考慮到2005年宏觀調控目标仍未到位,以及為保證‘十一五’穩定增長的需要,今年經濟增長繼續溫和調整就成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标。”王小廣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欠發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在會上表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思路、視角、語氣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如,認為2006年10.7%的經濟增長率是正常合理的。此外,對于宏觀調控的說法不像以前那麼“緊張”,而是更為平和——高增長并沒有出現不和諧,比如沒有通脹,總體經濟指标比較和諧。這說明政府對于中國高于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的看法出現了改變,不再怕“熱”、怕“快”。袁鋼明認為,高增長更有助于我們解決民生問題。“更有助于我們社會的和諧。如失業下降、收入增長、消費增長,财政向公共投入能夠實現更高的增長。”
在此次會議上CCWE的專家們還紛紛對今年經濟形勢做了一些預測。參與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稱,2007年預計GDP增長為10.25%,“與政府工作報告有較大差距”;城市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為2.46%,“去年為1.36%”;2007年進出口仍将維持在高位增長,出口增長去年為27.26%,今年增長還會比較快,為30.19%,進口将從去年的19.91%上升為28.26%;貨币供應與去年接近;固定資産投資跟2006年基本一緻,為24.21%。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為與會者提供了另一個視角:未老先富。他提出,當前的中國經濟總體态勢,與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如經濟增長速度、人口結構與儲蓄、資産價格、經濟結構;且均處于消費升級、出口升級階段。為此,哈繼銘得出結論:人口結構變化決定資産價格變化。全要素生産率和人力資本的提高推動企業利潤增長,使中國區别于亞洲金融危機前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地域遼闊、城市化空間大、人力成本低,将使資産價格上漲比日本當年溫和,有利于降低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風險。
其他與會專家也在會上踴躍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