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高建在2006中國創業觀察報告發布會暨論壇上的演講

2007-07-19
閱讀:

2006中國創業觀察報告發布會暨論壇上的演講

高建:清華經管學院技術與經濟系主任、教授

中國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時間:2007年7月19日

“2006全球創業觀察(GEM)中國報告”得到北京市科技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這份報告是基于我們去年所做的成人調查、專家訪談以及基于中國公開的社會經濟發展數據來做的研究。借發布本次報告之際,一方面彙報一下我們所做的研究,另外也希望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因為這次活動我們請了國家和北京市的領導,對創業有直接的認識,同時也是一些制度的制定者和影響者,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今天發布的是自2002年以來我們參與全球創業觀察(GEM)中國研究項目的第四份研究報告,前三份報告已經出版,第四份報告我們将采取一個新的角度,把2002-2006年作為我們分析的主要方面,縱向對比來看一下中國創業狀況、創業特性以及相關方面的表現。

總體來講,GEM在全球進入了第八年,中國來說進入了第五年。2006年全球GEM參與的國家和地區有42個。GEM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國家間創業活動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第二,經濟增長和創業活動之間有什麼關系?第三,如何進一步提升創業活動的水平?我們需要尋找、激勵創業活動的因素。最後,關注如何制定一些促進國家創業活動水平的政策?

GEM研究每年報告時都要說一下它的基本模型,這個模型有助于我們總體上理解一個國家的創業活動,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創業過程。

從圖裡可以看到,在一般的經濟管理分析中,我們更多是走上面這一部分的路線,從一般的環境條件、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型企業、或者存在時間比較長的中小型企業,它們會對經濟發展産生影響。GEM模型圖裡的下半部分,關注社會文化和政治氛圍下,創業環境和條件是什麼情況?這個環境條件又是如何對創業機會和創業能力産生影響?所以,我們需要關注創業環境條件的狀況,關注它的變化,關注創業機會的狀況,也需要關注創業能力,而機會和能力的合成才能形成創業活動,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創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GEM框架模型是我們研究中國創業活動的基礎,2006年中國創業觀察的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同時也有相應的發現,我們分成兩部分,我這邊講一些特征、趨勢,然後請程源教授講創業環境的内容。

中國的創業活動2006年更加活躍,從2002~2006年的分析數據來看,我們用TEA指數(它指全員創業活動指數)衡量。TEA指數在2006年達到16.2%,相對于2002年的12.3%、2003年的11.6%,它所反映的創業活動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所以,我們可以有一個判斷,中國的創業活動在全球創業活動中是一個活躍的狀态。在亞洲也是很活躍的,我們比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度這些國家的創業活動更活躍一些,當然,亞洲也還有一些國家的創業活動比我們活躍。

從42個國家和地區的對比圖中可以看到,中國排在第六位,在我們前面的是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在我們後面的有泰國、印度、新加坡、日本。總而言之,中國的創業活躍程度确實排在前列。

接着,我們分析它的創業活動是什麼類型或者動機?我們分為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圖中可以看到:機會型創業活動指數我們排在第十位,生存型創業我們排在第五位。盡管我們的創業活動比較活躍,但是生存型創業活動相對機會型是排在前面的,它的含義就是指,就創業活動類型而言,中國的創業活動相對來說,還是機會型創業相對弱一些,生存型創業強一些。

如果拿中國本身的創業活動類型做劃分,可以看到,中國的創業活動類型生存型占的比重更明顯一些,機會型創業從2002年占40%到2006年接近于60%;而生存型創業從2002年的40%變化到2006年接近40%,也就是說創業形态正在發生變化。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國創業狀态很活躍,生存型創業相對于機會型創業在全球來說依然比較明顯。但是國内來看,它的形态正在轉變,如果把前面的判斷綜合一下,在全球創業觀察的框架裡面,把企業分成新生企業,還有一個叫新創企業、第三叫初創企業。我想解釋一下這些名詞:新生企業是指三個月以内的企業,新創企業指三個月到四十二個月,初創企業就是把新生的和新創的合起來,叫初創的。作為新創企業,新創企業裡面的創業者,可能同時在做新生的企業,所以統計它的數,一般來說,前面兩項新生企業加新創企業的數會比初創企業大一些。新生企業的增加意味着更多企業在創辦,這是比較好的勢頭。

報告第二部分我們談創業者。如果把參與GEM研究的國家區分為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的話,圖裡面是中國,中國處于中等收入水平國家中水平偏低的,不同類别的國家在創業活動裡有什麼區别呢?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和高收入水平國家在早期企業、初創企業和42個月以内的企業,創業者的年齡主要是在25-44歲之間,在中國,35-44歲也是創業比較多的年齡段。但是注意另外一個現象,我們國家18-24歲的創業者比重比全球的水平要高,從結構上來說,這個比重高,表明我們國家創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年輕的。這裡面有很多的含義,對學者和政策制定者有不同的含義。對政策制定者來講,就意味着這個年齡段的創業者也應該關注,對學者來講這個年齡段的行為也值得研究。

從性别來看,可以看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比高收入水平國家的創業活動更活躍一些。男女對比來看,中等收入國家的創業者,男性和女性的創業比例差異比高收入國家低,在中等收入的國家,女性創業要比高收入國家的創業活躍一些。

看看中國的情況,中國男性在全球創業活動中,排在第四位,女性排在第七位,男女創業的活躍程度在全球也是非常明顯的,隻是說女性相對來說比男性的活躍程度排名靠後些。

現在就男女創業類型做一個分析,左邊是男性、右邊是女性。從2002年來看,基本可以看到,男性創業的動機逐步往機會型發展,女性是以生存型創業為主體的,但是它的比重在下降。男性和女性創業者的動機有所不同。

年齡來看,從結構上講沒有太大波動,男性創業者的低齡化、年輕化情況依然存在,女性創業者裡高齡創業者比重在減少,45-54歲這一年齡段在下降。

這是關于中國創業者,從年齡構成、對比過去五年的變化來看,它的主體,25-34歲這樣的群體是很穩定的。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目前,創業者受教育程度還是以中等教育為主,這也有它的實際意義。比如說,要進行一些培訓和引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創業者,對他進行的教育引導、培訓都是不一樣的。

對比一下可以看到,這是全球分析,高收入水平國家裡,大學以上比重比較高,其次是專科、高中、高中以下;中等收入水平國家,大學的排在第二,專科排在第一位,然後是高中;對比中國。最高的立柱都是初等教育水平,所以,中國創業者和國際創業者受教育程度差異很明顯,這引申出一系列我們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問題。

總的來講,目前中國創業者的受教育程度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有一點變化非常清楚,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創業者比重在上升,2006年已經超過20%。

創業者為什麼不願意創業了呢?或者為什麼放棄了?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市場的原因,競争很激烈、缺少客戶是比較重要的原因,要想激發人創業,克服這個障礙可能是比較重要的方面。

報告第三部分,我們談談創業機會和能力。如果沒有機會,再有能力也無法進行創業活動,但是如果有機會沒有能力也抓不住。中國創業機會2006年高于“3”的水平,表明我們現在有良好的創業機會。從發展曆程來看,我們注意到,從2002年-2006年,專家訪談來看,中國創業機會更多、更好。當我們請專家做判斷的時候,總體來講是上升趨勢,但是局部依然存在不足。在我國個人可以很容易地把握創業機會,以及第五個問題提到的,在我國創辦真正高成長型企業的機會非常多,這些不是肯定的判斷,也就是說,在有好機會的範疇下,依然還存在所謂更好成長潛力的缺乏。

人的問題是把握機會裡邊比較重要的問題,創業技能相對弱一些,2006年在“3”水平以下,也就是沒有認可中國創業者适應機會的技能。

比較一下過去五年,我們認為中國創業技能也在不斷提高,可是創業者應有的技能所體現在五個方面還不盡人意,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比如管理公司的能力、經驗,能夠對機會作出反應的能力,以及資源的獲取,這些都是欠缺項目。中國目前的情況,在全球來看,還是屬于機會比較多、能力在增長。所以,今年報告裡,我們不想再去否認我們的創業技能很差,隻說我們的技能在改善,而我們有足夠好的機會。

當關注機會、能力的時候,還需要看一些特定方面,這次強調三個:第一是知識産權保護。總的來看,作為我們國家的知識産權在創業中還沒有達到正面作用,目前還存在弱項。右邊圖形的第三個問題,我們關于知識産權保護最不滿的是在非法銷售盜版軟件和音響制品。但是我們也有很強的方面,在我國社會廣泛認為發明者的發明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價值觀是存在的。另外,在知識産權保護的完備方面也是接近于“3”的水平。所以,總的來說有改進的空間。

第二談到的女性創業。在中國,女性創業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第三是高成長型創業。特别是學生創業,追求機會和高成長。目前高成長型創業中,我們面臨最大的不足是什麼?就是缺少為創業活動提供支持的人,具有足夠知識和能力支持高成長型公司。高成長型企業的成長需要支持,而外部支持中很重要的是人的支持,這是我們的弱項。

比較一下剛才講的三個方面可以看到,總體來說,2006年和2005年,我們所關注的知識産權保護、婦女方面和高成長性方面基本沒有大的變化。在高成長型創業、婦女創業方面的評價都是比較積極的。

報告第四部分,我們談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這是TEA指數和人均GDP,中國正在發生變化,創業活動對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也正在發生着,進一步講就是創業潛力在逐步産生。如果我們具體來看,中國的創業活動是怎麼促進經濟增長?比如說,它能夠提供新的産品、采用新的工藝,有更大的增長、更多的出口、更多的就業機會等等。具體的内容我給大家的材料裡面都有說明。所以,我就把結論給大家解釋一下:關于創業活動和經濟增長,通過前面的圖形,我有這麼幾個結論:

我們想說明,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看到,通過提供新穎的産品、新穎的工藝、更多的出口、更多的機會,創業活動能夠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06年數據顯示,50%的新企業有了新工藝,69%的新企業能夠提供20個以上的工作崗位,也可以看到,随着機會型創業的增加,它推動創業,有利于經濟活動的保持和經濟繁榮,也有助于減少就業壓力,增加就業。

報告最後一部分,關于創業融資。創業融資是創業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次發布會上我們第一次講創業融資,盡管去年報告裡面寫了,但是并沒有講,今年發布的時候要把創業融資問題作為重要問題進行闡述。首先可以看一下,創業者創業的時候,需要的起步資金到底是多少?我們從對中國的創業者調查中可以看到,可以說60%以上的創業者對資金需求是很低的,5萬元以下就可以起步,1萬元以下的都占18.2%。

資金從哪來呢?我們注意到,調查顯示:家庭成員、親屬、朋友、鄰居、同事,是我們獲取資金的重要領域,然後是金融機構,其次才是政府支持。所以,我這裡有一個概念,創業融資對于我們初創者來說,融資的主要來源其實是親人融資或者熟人融資,在你周圍認識的人中去獲取資金,這也引申出一些觀察的意義。對于初創者來說,這樣一些融資渠道應該怎麼設計,融資中怎麼考慮風險,讓他們更容易獲得資金,我想這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議題。

第三看看創業者來說,他對于獲得初次回報的時間有什麼預期呢?40%以上的人能夠感覺到在三個月以内獲得初次回報,有流入了,這也是個比較有意思的觀察結果。關于投資回收和回報預期,十年的預期回報來講,創業的人來說,他的預期都比較樂觀,10倍以上的60%,但是提供資金的人沒有那麼樂觀,十年不到兩倍的占了總體比重将近50%,所以,一定程度上他隻是一種支持,并不是追求回報。投資回收期,比重比較高的是兩年以内,創業者可能心裡的承受力或者資金的承受力也就是一、兩年為一個界限。

男女在創業中的融資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雖然說總體水平一樣,但是注意越往大的資金需求來講,女性的比重在下降,越往小的資金需求講,女性比重在上升。

男女在投資預期上也存在差異。總的來說,男性創業者的預期,比如要從收回資金角度說,男性創業者可以承受時間長一些,五年、十年基本上都是男性,十年以上女性更少。合起來看,他能夠承受的回報期長,但是他要求的回報也大,從投資意義上來說,這是風險和收益的對應關系。

以上是關于中國2006年創業活動的基本判斷,從五個方面給大家做了介紹。下面,我想總結一下2002-2006年創業活動的四個趨勢:

第一,創業活動持續活躍。2006年達到16.2%,在全球GEM成員國中處于前列,活躍程度從2002年第九位上升到2006年第六位。

第二,創業類型在轉變。2002年生存型和機會型的比例是60%、40%,2006年基本倒過來了,這預示着我們創業活動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可以帶動更多的就業、更多的出口和創造新的市場。

第三,創業機會在增加,創業機能在改善。2002到2006年間,中國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好,創業者的創業技能在不斷改善,創業機會已經達到良好狀況。

第四,創業環境狀況也向良好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