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危機化解新的金融風險
——“亞洲金融危機10年後的反思”論壇舉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卷亞洲,影響空前。十年後的今天,亞洲各經濟體已陸續走出危機,恢複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金融體系也比以往更加穩健。
為反思曆史,beat365聯合《中國經營報》,于2007年8月24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舉辦了“防範危機,化解新的金融風險——亞洲金融危機10年後的反思”論壇,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中國銀行行長助理易綱博士、銀監會首席顧問/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教授、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先生、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張陶偉副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主持了本次論壇。
錢穎一院長首先緻歡迎辭,他回顧了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年變遷,深入探讨了亞洲金融危機十年後的一些重大話題,并展望了未來。他認為召開這樣的論壇既有學術意義,也有政府的相關性,同時對金融行業也有很多啟示。最後他代表學院感謝與會者的光臨,希望論壇能進行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讨論,并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錢穎一院長為論壇緻辭)
沈聯濤教授在演講中結合自己在金融界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研究成果,提出整個亞洲經濟是一個“飛雁式”經濟的觀點,總結了金融危機對整個亞洲經濟的重創,以及産生這種後果的因素。他還提出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是開放資本賬戶,呼籲要全方位看待金融問題,采取多元化的解決方式,更新治理模式。
胡祖六博士帶來了關于亞洲金融危機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亞洲金融危機對于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有三個最主要的教訓:第一,在彙率體制方面,無論采用固定彙率還是浮動彙率,彙率制度的可信度與可持續性至關重要;第二,金融體系要穩健;第三,資本賬戶自由化必須事先或者同時進行金融改革。
易綱博士在演講中表示,央行治理通脹的決心和措施堅定不移,并努力在适當的時間内改善負利率的狀況。他同時指出,在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問題上應該堅定不移,但要注意順序和度的把握,并在開放過程中牢牢把握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真正防範金融危機的長效機制。多年來的經驗證明中國必須參與到國際市場競争中,堅持改革開放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的競争力和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夏斌先生在發言中指出,中國須在比較長的時期内堅持金融弱國思維,在今後五年、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内,堅持“以我為主”的金融開放戰略。在當前,中國要重視金融對外開放,更要重視金融對内開放,并密切關注開放中的沖擊。
在嘉賓發言之後,論壇進入了圓桌讨論階段。主持人李稻葵教授向各位嘉賓提了幾個問題:得知金融危機發生,當時在什麼地方?第一反應是什麼?周圍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如果今天發生,采取的措施哪些方面可以是一樣的,哪些是不同,哪些方面還可以改進?各位嘉賓都一一認真作答,讨論的氣氛異常活躍。對于嘉賓們诙諧風趣的辯論,觀衆不時爆以熱烈的掌聲。
本次論壇受到了各大媒體的高度重視,新浪網提供了獨家網絡支持。此外,中國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經濟時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南方周末、北京晨報、華夏時報、理财周報、彭博新聞社、路透社、道瓊斯通訊社、MarketNews International、第一财經欄目等也紛紛做了相應的報道。(供稿:高級管理培訓中心 編輯:張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