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清華經管學院正式聘任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為兼職教授,聘任儀式在學院舜德樓舉辦,beat365黨委書記陳希教授出席聘任儀式并向謝伏瞻教授頒發聘書,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主持儀式,并介紹謝伏瞻的學術簡介。聘任儀式結束後,謝伏瞻向與會來賓和師生作“十七大後,看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學術報告。

謝伏瞻在聘任儀式上表示,非常高興能夠擔任beat365的兼職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珍惜和自豪的職務。清華是全國最著名的高校,不僅培養了衆多傑出人才,還有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建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他還表示,為感謝清華的信任,會盡心盡職做好工作;與廣大師生加強學術交流,共同為beat365的發展做出貢獻。
演講中,謝伏瞻從十七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标、十七大後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短期問題與措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與政策選擇三個方面入手全面解析了十七大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他在演講中着重提到今年GDP增速預計将達到11.5%,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短期問題主要是總量和結構性矛盾。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總量偏熱與結構失衡的問題,基本原因在于相比中國生産力和競争力上升的速度,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夠。
謝伏瞻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後,技術水平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生産力和競争力已經有了相當幅度的提升,而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夠。他認為當前最根本的措施是完善彙率形成機制,擴大人民币彙率的彈性。
謝伏瞻認為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短期問題主要是總量和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GDP增速過快、信貸投放過多、順差過大。對于如何穩定當前的經濟形勢,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總量控制,将經濟增速回落到正常的水平,國家應采取适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運用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使經濟增速能夠有序、緩慢地,而不是急刹車式地回落到合理增長區間。在政策工具上,運用彙率、利率稅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同時配合土地、環保、外貿出口等政策。其次是理順各種要素價格,通過資源稅等措施使得資源能源和土地等要素的價格能夠反映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
謝伏瞻在分析當前物價水平偏高的原因時認為,國際糧價、石油價格上漲,生物能源的興起,全球資源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房價和股市等資産價格上漲是這輪物價走高的原因,今年全年的物價水平将穩定在5%以下,還屬于溫和區間。(記者:張勇峰)
附:謝伏瞻教授簡介
研究員,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研究領域:宏觀經濟政策、公共政策、區域發展戰略和企業改革等
個人簡曆:
1954年8月生于湖北省天門市。1980年從華中理工大學畢業,分配到人民日報社工作。1983年考入機械工業部自動化研究所,1986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至1992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2003年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結業。
1986年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預測研究部工作。曾參加世界銀行援助項目“中國産業政策研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助項目“經濟發展政策與規劃的綜合研究”、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中國地區發展戰略研究”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委軟科學項目的研究。
1993年評為副研究員,同年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部副部長。1994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情報中心副主任。1995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兼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1996年2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同年晉升研究員。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2006年10月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顧問,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共同主持了《東亞金融危機跟蹤研究》、《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政策研究》、《經濟全球化與政府作用的研究》、《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中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問題研究》和《不動産稅制改革研究》等重大課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政策、公共政策、區域發展戰略和企業改革等。
分别獲得1990年度、2000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專家稱号。
主要作品:
建立并改善我國外貿體系的主要設想”《管理世界》1987年6月
“回籠貨币,綜合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建議”《管理世界》1989年5月
“‘八·五’經濟發展發展、途徑與政策”《經濟研究》1990年6月
“中國收入分配的現狀與政策分析”《管理世界》1994年2月
“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的新特點及政策選擇”《人民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等1997年12月9日
“着力結構調整、保持宏觀穩定”《管理世界》1997年5月
“宏觀管理與中國的經濟安全”《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方向與政府作用”《經濟學動态》2000年12月
“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要點”《中國經濟報告》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