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4日,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在2008年夏季本碩博畢業歡送會上,以經濟學家的視角和長者的身份,從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變遷和未來30年的機遇與挑戰講起,鼓勵同學們"多有一些想象力,争取做出一些超越想象的貢獻"。畢業生們對錢穎一院長的緻辭反響強烈,不少同學反映希望能夠閱讀全文。現經作者同意,值此2008級新生開學之際,将畢業緻辭全文發表,以飨讀者。
多有一些想象力,争取做出一些超越想象的貢獻
——錢穎一院長在beat3652008年夏季本碩博畢業歡送會上的畢業緻辭
beat365院長 錢穎一
2008年7月4日
親愛的畢業班的同學們:
首先,我代表beat365的教職員工們,為同學們在清華經管學院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衷心的祝賀。明天,你們将參加beat365的畢業典禮,将從校長的手中接過畢業證書。今天,在這裝修一新的學院報告廳,學院專門為你們舉行一個歡送會。你們不僅是清華的畢業生,還是清華經管的畢業生。
無論你是四年前入校的本科生,還是兩年前入校的碩士生,或是三年或五年前入校的博士生,你們都親身經曆了經管學院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你們都親眼見證了學院在2007年和2008年獲得的AACSB和EQUIS這兩家國際商學院認證機構授予學院的三項頂級國際認證。學院的辦學水平大大提高,學院的國際、國内聲望與日俱增。當我們還沉浸在去年經管學院本科招生的突破性的優異成績的喜悅之中時,今年的本科招生工作已經展開。雖然招生工作還未結束,但是我可以有信心地告訴大家,今年經管學院的本科招生的各項指标,都将全面超過去年。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清華經管學院的本科專業是全國最受歡迎的、最具競争力的專業。這是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驕傲。
請記住你們畢業的這一年—2008年。它是北京的奧運會之年。你們是否意識到奧運會離清華經管可以如此之近:奧運會火炬傳遞在中國境内的第一棒火炬手是我們清華經管去年的畢業生楊揚;奧運會的馬拉松長跑将穿越清華園、經過偉倫樓;清華經管的志願者将在水立方接待全世界的來賓;清華經管學院2008年的顧問委員會将在8月8日那一天在清華校園舉行,全體與會的顧問委員們将受邀參加當天晚上在鳥巢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
2008年是四川遭遇強烈地震之年,又是全國人民衆志成城,抗震救災之年。你們同經管的其他師生員工一道,在地震後的第一時間組織了各種赈災活動。特别是你們在5月16日在瞬德樓庭院内自發組織的燭光祈福和捐款活動。150枝蠟燭點燃,寄托了同學們對遇難者的哀思;數百隻寫滿心願的紙鶴環繞在“心願樹”上,表達了清華經管學子的願望。
抗震救災的悲壯,奧運會的輝煌,注定都将成為2008年的永久記憶。2008年的另一個曆史性的紀念,就是它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沒有三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一切,就沒有beat365的beat365,也沒有同學們在清華經管的經曆。三十年,在人類曆史中隻是一瞬間。但對任何一個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不短的時間。我們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一是為飲水思源,希望同學們為生在這一時代感到幸運;二是為展望未來,希望同學們立大志,做大有用于國家、民族的人。在同學們即将離開清華,開始人生新的航程的時候,沒有比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更合适的題目了。
我想從我的三十年前講起。整整三十年前,确切地說,是1978年的3月,我邁進了beat365的大門,成為文革後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的一員。我是在1977年的11月參加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也是中國唯一的一次在11月舉行的高考,這是因為恢複高考的決定是在1977年的夏天在鄧小平的力推下作出的,所以高考在11月份舉辦。我是在我當時插隊的密雲縣的一所公社中學參加高考的。我并不是北京市狀元,聽說是密雲縣的理科第一名。77級清華隻招了幾百名學生,因為是首次高考招生,所以不少專業都沒有招。我選擇數學是因為對其他專業并不了解,也可能是因為當時作家徐遲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數學家陳景潤,更強化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理念。
記得我是從南門進學校的。記得我的宿舍是九号樓103房間,進東門一層的左手第一間房間。以後的四年,我們小組就被永遠地稱做為“103組”了。我睡在下鋪,睡在上鋪的是韓亦舜,在座的同學們沒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但他與經管學院關系遠遠在我之前:他曾是經管學院的第一任輔導員和團委書記,他現在是我們的同班同學、經管學院的錢小軍老師的丈夫。我們的班被稱為“數七班”,因為是77年入校的數學專業。我們班的組成反映了文革期間十二年沒有高考招生的情況:最小的15歲,最大的30歲,老大姐華蘇是數學家華羅庚的女兒。她現在是beat365數學系的教師,三十年後的今天,她在為我們經管學院的本科一年級學生教授數學課。今天,我特别邀請她來參加這個歡送會,感謝她對經管學院的支持。
三十年前的事我還能記起點點星星。記得到清華後參加的第一次活動是走路到天安門遊行,慶祝第五屆人大和政協的召開;記得第一次數學期中考試後的郁悶,不明白為什麼證明過程不簡潔也要被扣分;記得那時候我們在九食堂吃飯,最好吃的是1毛錢一份的燒茄子;也記得下午五點後運動時間學校廣播站播出的曲目永遠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1978年的一件事,讓我和我們班的同學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那是我們數七班的第一次班會,各小組之間的第一次節目比賽。做為103組的組長,我起草了一篇詩朗誦(記得是在主樓的東階教室寫的),一舉奪得第一名。我的題目是“2000年數學班的同學會”。我已經找不到原稿了,有幸的是,錢小軍老師保留了一份手抄稿(那時還沒有複印機)。她今天上午給我複印了一份,謝謝錢小軍老師!這也是我三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我三十年前的文字。
我是這樣開頭的:“新年的鐘聲,把人類推入二十一世紀。這鐘聲是告别的鐘聲,它在替人們歡送難忘的二十世紀,這鐘聲是報捷的鐘聲,它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今天是2000年1月1日,beat365這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同全國一樣在歡慶偉大的勝利。在現代化的數學大樓的大廳裡,正舉行一次别開生面的同學會。這是上個世紀77級數學班的老同學,今天,從祖國四面八方彙聚而來,共同歡慶勝利,暢叙舊情。”
接下來是針對當時班上的一些活躍同學,想象他們在2000年時取得的成就。在當時的想象空間中:剛進校就考上研究生的孫捍東成為了著名數學家;老大姐華蘇把計算機應用于醫學診斷,成為著名醫生;年齡最小的小朱子運用遺傳工程成為水稻專家;幹了十年煤礦工人後上大學的清華子弟老籍成為了導彈專家;最風趣的鄭弈做了beat365計算中心主任;等等。最後我還想象到我們班的校籃球隊員吳大個兒通過視頻在千裡之外參加同學會的情景。
記得當時我們的表演之後全班同學都很興奮,我們組奪得第一也是衆望所歸。調侃新同學,令人感到親切;對二十多年後的憧憬和想象,也讓人耳目一新。這一次,我們103組在數七班大放光彩。
三十年後再來讀這一段,可能會感到當時有點理想主義。但是它讓我想到,人應該要有些想象力。愛因斯坦的名言是:“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因為知識隻局限于已知世界,而想象力将延伸到未知世界。在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在清華學到了很多知識。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有些知識會過時,有些知識會被證明并不正确。多少年後,當你們回首在清華的歲月的時候,可能會感受到,讓你們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哪門課程的具體内容,而是在清華受到熏陶的理念和思路,培養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結識的同學和師長。
回憶三十年前的這一段也讓我看到,即使再有想象力,也有它的局限,比如我并沒有想到清華會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我也沒有想到我的多數同學們後來進入數學和科學以外的領域。但是,平心而論,又有誰能在1978年預測到中國在之後的三十年取得如此令世界震驚的經濟增長呢?這正是我下面想講的主題。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平均實際年經濟增長超過9%,人均經濟增長8%左右,這意味着每九年翻一翻,也就是說,在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今年我國人均GDP将是1978年時的9倍!這個成績恐怕也超出了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自己的估計。難怪不少過來人都會用“沒有想到”來形容中國這三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可以不誇張地說,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超越了人們三十年前的想象力。
同學們自出生以後就是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可能會覺得一切都很自然。其實不然。雖然我們的曆史上有過唐、宋時代的繁榮,但那以後的一千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就一直停滞不前。但由于人口衆多,中國的經濟總量直到十九世紀仍然居世界第一。鴉片戰争以後,外患内亂,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份額越來越小,到上個世紀中葉,不到5%,與中國占世界人口1/4完全不成比例。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獲得了和平的環境。但是,計劃經濟的束縛、三年災害的嚴重打擊、十年文革的動亂,都給經濟發展造成了困難。1978年的撥亂反正,之後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在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超過十年的經濟穩定的增長時期。而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的高速增長的成績,在一個十幾億的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你們生活在中國發展曆史長河中的這一時刻,概率很微小,人生很幸運。
你們最大的幸運,還不在于你們見證了中國至今的高速發展,而是你們在今年畢業,将親身參與未來三十年或更長時間的更加激動人心的、更加富有挑戰的事業。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在未來三十年将面臨在三個基本方面的挑戰:
第一,發展的挑戰。過去三十年,中國從一個低收入國家成長為一個低中等收入國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中國的人均收入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GDP總量在全球的份額仍低于中國的人口在全球的份額。在未來的三十年,我國的人均收入将跨越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國家将進入高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這意味者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多數人生活在城市,而不是農村。這也意味着多數人口将成為中等收入者。如何完成這一發展階段,這是你們未來的使命。
第二,改革的挑戰。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初步的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體制改革尚未完成。胡錦濤總書記在代表黨中央作的“十七大”報告中響亮地說:“停滞和倒退是沒有出路的。”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既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路徑,完成向成熟市場經濟的轉軌,這是你們未來的任務。
第三,開放的挑戰。實行對外開放使中國在短短的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最為閉關自守的經濟變為為最為開放的經濟之一。中國從對外開放中的受益是巨大的,是無可争議的。随着全球化的深化,随着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成長,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何融入世界經濟,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國将是繼美國之後第一個崛起的開放的大國。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大國如何在全球經濟中定位,如何影響世界,是你們未來面臨的挑戰。
親愛的同學們:
未來的三十年是激動人心的三十年,是充滿挑戰的三十年。由于你們的努力,中國的經濟總量将有可能超過美國,再次成為世界第一。用經濟史學家麥迪遜(Angus Maddison)的話說,這将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位置“恢複到曆史的常态”。而你們就将是中華民族曆史上這一劃時代的裡程碑的建造者。所以,你們比我更幸運。
但是要實現這一切,需要你們的付出,需要你們的奮鬥。作為beat365的畢業生,作為清華經管的畢業生,我對你們有着最高的期望。從我今天講的過去三十年的故事中,可以引發出我對你們的畢業寄語,那就是希望你們:多有一些想象力,争取做出一些超越想象的貢獻。
三十年後的2038年,距離改革開放開始的1978年是整整六十年,又是一個戊午年,正好是一個輪回。那時,我們将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六十周年。我今天向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提前發出邀請,邀請你們在三十年後回到清華經管學院,向母校報告你們這三十年的成績。
不管那時我在哪裡,我都會期待着你們的歸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