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到16日,清華EMBA移動校園在福建廈門開課,清華EMBA2008級A、B、C三個班近2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學習。同學們在學習廖理、夏冬林教授聯袂講授的《公司并購》和包政教授講授的《營銷管理》兩門課程的同時,還參加了“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論壇、分組式企業參觀和經驗分享等活動。陳國權教授為清華-花旗媒體獎學金課程班(第四期)講授的《組織行為學》課程也同期進行。
在11月13日晚舉行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論壇上,來自建設銀行、南方航空、金風科技等企業的5位同學,結合各自企業的情況,介紹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和潛在機遇。廖理教授、包政教授作為論壇嘉賓,為大家揭示了次貸危機産生的内在原因。

廖理教授談到:“由于人民币沒有被自由兌換,市場受到保護,所以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企業要從中學習兩點,第一就是生産要小心,另外一個就是在個人的消費觀上,國内的銀行做得遠遠不夠,未來的趨勢就是商業銀行大規模的整體消費向個人消費轉型,這其中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
包政教授的觀點同樣也為同學們增加了信心,他說“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實際的影響隻是暫時的,而西方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将會是持久的,全球對我們中國經濟的依賴将會持續下去。但是同時也應注意到實際上在這次次貸危機之前,中國的經濟危機已經顯現出來了,我們的障礙主要在的結構上。我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把美國的經驗教訓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學過來,發展我們的内需經濟,我對未來充滿着希望。”
11月14日,同學們分成5組,分别前往廈門太古飛機、戴爾電腦、華聯電子等5個不同類型的企業參觀走訪。此次走訪在形式上進行了創新,5組同學本着自願原則前往目标企業,回程後組織互動讨論,并與所有同學分享讨論結果。參觀太古飛機的同學分别從企業戰略定位、資源和成本優勢、企業在經濟危機中是否受影響、核心客戶如何維系等多個角度與企業高層進行了充分交流。前往戴爾電腦的同學,則以“國際化企業在中國”的視角了解了戴爾的生産、銷售、市場等環節。走訪華聯電子的同學則以“企業的行業背景與競争狀況”為重點,全面了解和分析了企業優劣勢,并提出了“聚焦核心産品,集中提升LED制造競争力;和上遊合作,加強LED制造和應用方案相關研發;強化品牌”等發展建議。
教學之外,鼓浪嶼遊覽、4班大聯歡等豐富的活動安排使EMBA學生們在短時間内對廈門和福建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并在團隊互動中增進了同學情誼。聯歡會上,一首滿懷深情的詩朗誦《在路上》,恰切地表達了同學們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的感激和眷戀,以及學有所成、事業精進、胸懷天下的襟懷和氣度。
“移動校園”是清華EMBA率先在國内開創的一種集課堂教學、班級建設、社會實踐于一身的創新型教學形式,是EMBA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班級每年都要舉辦一次。此次移動校園選擇廈門,正是契合“發展海西經濟,促進兩岸共同發展”的需要,為促進清華經管學院的學術新知與閩南乃至整個東南沿海經濟發展的交流融合所邁出的堅實一步。(編輯:張雲階 供稿:EMBA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