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強力投資值不值”
——第151期beat365研究生學術沙龍
2008年12月13日晚七點,由beat365研究生會主辦、清華經管學院研究生會承辦的beat365第151期研究生學術沙龍在觀疇園一層咖啡廳舉行。本次沙龍的主題是“四萬億——強力投資值不值”。
出席本次沙龍的嘉賓是經濟系的吳棟教授、華如興教授和楊思群副教授。三位老師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吳棟教授向同學們做了“金融危機引發的思考”的主題報告。他從美國為何會産生次貸,而次貸又為何會演化成危機談起,認為當前美國面臨的危機根源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矛盾,是有限購買力和資本主義無限擴張的矛盾。直接原因是資本主義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社會财富大量集中于富人手中,普通公衆有住房需求卻買不起房。吳教授認為,由于民衆對政府和銀行充分信任、公有财産掌握在政府手中、中國的銀行不會有擠兌危險這三個原因,中國可以安然度過當前的全球危機。但是現階段,在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下,國内經濟也面對很大挑戰。談到解決對策,吳教授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擴張公共品生産,從而帶動私有品生産,将閑置資源吸收起來。
華如興教授在接下來所做主題報告中表示,這場金融危機給中國的影響極大。他結合浙江企業的現狀,說明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企業在高價位囤積了大量原材料,目前卻面對價格暴跌的局面,損失嚴重。華老師認為,在悲觀的經濟預期下,私人投資下降将導緻GDP下降,迫使政府出手;并且,消費需求将長期低迷。華教授提出要刺激消費,首先要提高農産品的價格,其次要加大社會保障,這比四萬億的強力投資更為重要。
随後楊思群副教授針對美國和中國的相互關系談了自己的見解。楊老師認為中國勞動力供給無窮大,美國要靠中國出口,使得美國通脹沒有上升。楊老師認為金融危機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機遇,使得中國的發言權增強,人民币走向國際化。同時楊老師也談到了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嚴重的融資問題,表示政府應該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重視。
三位老師的報告結束後,同學們積極圍繞“四萬億”向老師們提問,如四萬億在宏觀經濟模型上到底是屬于政府支出還是投資?四萬億到底是用于消費還是用于投資帶來的效用大?還有一為來自山東的進修生,就當地油廠和農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向老師們提問尋求解決辦法。三位老師的回答風趣幽默,富有啟發性,赢得了同學們一陣陣掌聲,沙龍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編輯:常喬一 供稿:研究生工作組)
背景
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政府将強力啟動拉擡内需計劃,兩年内擴張投資4萬億元人民币;同時決定,明年起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全國推開,貨币政策亦由從緊轉為适度寬松,财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極。然而,“4萬億”的擴大投資項目,資金從何而來,又該投向何方?地方政府如何配套?銀行信貸如何支持?而這個“4萬億”到底能管多大用?它的近效和遠景又會給經濟帶來何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