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現為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KDDI),這兩家公司均已跻身世界500強。他與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同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他“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1984年,他創立“稻盛基金會”,并設立“京都賞”獎金,表彰全球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此外,他還出任以年輕一代經營者為對象的“盛和塾”校長,培育新時代的經營者。
當前,全球經濟遭遇寒冬,不少企業在蕭條中舉步維艱、難以為繼,紛紛尋求突破之道。素有日本“經營之聖”之稱的稻盛和夫先生卻以一場題為“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的演講,為經營者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6月9日晚,作為清華海外名師講堂第49講的主講嘉賓,稻盛和夫先生在beat365舜德樓401教室,為清華師生作了這場精彩演講。

晚7時,401階梯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連門口和過道上都站滿了人。清華各院系師生、聞訊趕來的企業家、業界人士共300餘人聆聽了這一演講。本次講堂活動由beat365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清華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和湛廬文化共同主辦。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胡新欣、湛廬文化董事長兼總編輯韓焱女士等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主持。
已近耄耋之年的稻盛先生儒雅謙和、神采奕奕。演講中,他首先簡要介紹了創辦京瓷和第二電電兩家500強企業,并開辦“盛和塾”義務傳授經營思想的人生曆程。随後,他主要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經濟蕭條深入闡述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哲學思想。

他認為,面對困境,首先應該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态,并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他将企業的發展比做竹子的成長,克服蕭條,就好比竹子長出一個“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結構變得更加強韌。而預防蕭條的最佳策略是在平時打造高收益的經營體質。京瓷便是以一貫10%以上的銷售利潤率,得以在50年的曆史中,雖曆經多次蕭條,卻從未出現一次虧損。
而蕭條出現之時,他又以5個應對之策來化解危機,甚至将危機變成再次飛躍的機遇和平台。第一,全員營銷。他号召在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并以此促進産銷和諧,讓銷售乃經營之本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全力開發新産品。讓平時因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的新産品得以積極開發。第三,徹底削減成本。在銷量減少的情況下,要想維持盈利,必須全面節能降耗、削減成本,使成本的降幅大于價格降幅。第四,保持高生産率。把多餘的工人從生産線上撤下來,維持制造現場緊張有序的氣氛。多餘的勞動力可以去做平時無暇顧及的環境美化工作,或開展哲學學習,使其成為企業再次飛躍的推動力。第五,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蕭條來臨,勞資關系往往出現不和諧音,而此時正是構建企業内部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經營者要愛護員工,員工要體諒經營者,互相幫助、扶持,共同謀求長遠發展。最後,稻盛先生說,“櫻花在春季開放,據說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要把逆境作為動力,實現更大的飛躍。”
演講結束後,現場觀衆踴躍提問。有人問到“企業應該學習傑克韋爾奇式的美國經營之道還是日本的管理哲學”,稻盛先生坦率地說,美國有先進的管理科學,這些方面可以向美國學習,而管理哲學和思想還是要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

演講最後,楊斌書記代表學校向稻盛和夫先生授予“清華海外名師講堂”獎牌。稻盛先生的兩本著作《人為什麼活着》和《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也在現場熱賣,聽衆們紛紛上前請求簽名,稻盛先生一一耐心題字。(編輯:張雲階)
附:稻盛和夫先生演講全文
|
稻盛和夫--把蕭條視為再發展的飛躍台.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