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分散在長江流域各地的實踐支隊進入了辛勤工作的第三天。通過前兩天對縣政府、醫院、衛生站的座談與參觀,隊員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已經有了初步了解。今天,隊員們走向農戶和村醫,開始從最基層考察新農合政策對農民的實際影響。
安徽桐城支隊在今天的鄉鎮農村調研中來到了三個村的村衛生社,采訪村醫和農戶,調查農村醫療情況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落實及村民的反饋。桐城支隊的同學說:“我們采訪的農戶均為随機選擇,經濟狀況和身體狀況都有不同,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拿到了一些較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和當地的農民結下了深厚友誼。”
上海嘉定支隊的同學們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鎮醫療機構訪問,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衆多醫療問題引發了隊員們的思考。重慶長壽支隊的隊員們昨天采寫了一系列農戶訪談,這七個訪談故事從各方面展現了村民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下的生活狀況。
語言問題成為幾個時間隊伍共同的難題。餘江支隊的隊員們在農村調研中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除了簡單的點頭搖頭之外,許多對話都需要重複多次才能從中獲得一些信息。
江蘇江陰支隊的同學說:“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語言問題,盡管組裡有3位江蘇同學,還是很難理解當地的方言。請求當地年輕人的幫助似乎不現實(都在工廠上班呢),請求醫院或者村幹部幫忙,一是人數不夠,二是他們在翻譯的時候難免帶有主觀情緒。”
青海湟中支隊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趙明鑒同學說,溝通問題仍然是我們調研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湟中縣魯沙爾鎮,村民們的語言我們很難直接聽懂。最後,靠當地衛生局的接待人員和當地村醫的幫助,這個問題才基本得以解決。
同時,隊員們也對自己的調查方法和問卷設計形式進行了思考和改進。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隊員們發現一部分村民表現的十分熱情,一部分村民表現得十分謹慎,需要不斷引導和解釋才能明白。在湖南嶽陽支隊的調研中,隊員們發現問卷問題有的過于繁瑣、專業,不太符合農民的認知範圍,以及關于收入和支出的數據,被采訪人通常自己也弄不明白。
經過幾天的實踐,同學們已經在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和建議。湖北監利支隊總結道:“老鄉們普遍都覺得‘新農合’是一個真正使得農民得到實惠的政策,自己看病的時候花費确實有所減少。但是,我們還發現老鄉們普遍對政策的具體細節不了解,如哪些項目可以報銷,那些項目不能報銷,報銷的限額等等。我覺得,在政策的宣傳方面,地方上的工作人員應該選擇更加适合老鄉實際情況的方式去宣傳‘新農合’政策,同時,在今後其他的有關農民的政策宣傳上,也應該根據老鄉們的實際情況做出宣傳上的改變。”
湖北大冶支隊對鄉村醫生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和了解,對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有了進一步體會。一名隊員說:“如何幫助村醫走出困境?我認為,從國家角度上來說,國家的政策還應該更加深入惠澤村級的衛生機構,不應該将他們遺忘。解決了村衛生所的資金來源,他們的技術水平才有了提高的物質基礎。從村醫本身來說,他們應該有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意識。村醫本身的素質是造成他們窘境的内因。”
宜賓支隊的帶隊老師劉震在日志裡是這樣評價實踐隊員們的:“這就是80後,他們自信,他們開朗,他們活潑,他們樂觀,他們無畏......就是基于這些,他們想去、他們敢去面對一切的挑戰,應對一切的困難。和他們在一起度過這十天,我很幸福。”(供稿:07級暑期實踐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