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2009年MBA開學典禮緻辭
beat365院長 錢穎一
2009年9月5日
親愛的新同學們:
今天,清華經管學院在這裡第一次舉行由全日制班、在職班和與MIT斯隆管理學院合作舉辦的國際班的全體新生參加的清華MBA項目開學典禮。我代表beat365,熱烈歡迎同學們進入清華MBA項目,歡迎你們從今天起成為清華經管大家庭中的成員。
我還要特别歡迎我們新生中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國際學生們。你們來清華讀書,是清華MBA項目國際化的重要标志。有趣的是,整整一百年前的1909年,清政府派出了中國第一批庚子賠款學生到美國留學,他們是從清華走出的第一期學子。一百年後的今天,你們來到中國,來到清華學習,具有特别的意義,因為你們正在見證一個世紀清華的變遷,中國的變遷,世界的變遷。
同學們在今年入學清華是十分幸運的,這意味着你們在2011年春季将親曆清華的百年校慶。同學們在今年進入清華MBA項目更是幸運的,因為從你們年級開始,我們學院将全面實施新版MBA培養方案。
我在去年參加哈佛商學院百年院慶的時候,主持人一開始就講述了在100年前的1908年世界上發生的兩件大事:一件是中國清王朝統治者慈禧太後去世,一件是哈佛商學院推出MBA教育。主持人把第一件發生在遙遠中國的事件作為當年啟動MBA教育的背景來談,顯然是對中國地位的重視。正是100年前的那個事件,預示了清王朝的滅亡,中國從此開啟了探求現代化的曲折道路。
一百年來,MBA教育從美國普及到全世界。在中國,MBA教育不到二十年。但在中國推出的十幾個專業碩士項目中,MBA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這主要是因為它的規模,它的畢業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它對社會的影響。清華經管學院于1991年在國内第一批試點MBA教育。清華MBA是國内最具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MBA項目之一,至今已有超過六千人獲得清華了MBA學位。清華又是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的所在地。清華在全國的MBA教育中占據特殊的地位。
在2008年全球紀念MBA教育百年之際,清華經管學院在國内率先啟動MBA課程和培養方案的改革。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學習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學院于2008年秋季公布了“新版清華MBA”方案,并在2008級的MBA學生中做了部分嘗試,取得了經驗。如果說中國目前的MBA教育是1.0版本的話,那麼新版清華MBA就是升級了的2.0版本。
“新版清華MBA”方案公布以來,媒體給予了大量報道,在國内管理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在2008年9月24日舉辦的“新版清華MBA媒體見面會”上,參會媒體32家,其中通訊社1家,電視台4家,平面媒體13家,網絡媒體14家。在這之後的兩個月中,若幹家雜志又做了深度報道。
新版清華MBA首先明确了它的項目定位。我們意識到,MBA教育不是以研究為導向的研究生教育,而是一種本科後的職業教育。具體到清華的MBA教育,我們确定它的定位是培養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未來領導者。一方面,我們是辦綜合管理MBA,不是辦專業MBA。這并不容易,但是我們是beat365的一個學院,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另一方面,我們要培養的領導者,并不局限于商界,也包括政界、非赢利組織等。因為我們認為,包括企業在内的各種各樣組織内部的管理和領導力問題,彼此間是互通的。
在教育理念上,新版清華MBA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MBA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與品格。過去的MBA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對學生能力和品格的培養不夠。表現形式是“硬課程”很多,而“軟技能課程”較少。學生往往為了應付“硬課程”的硬性要求而犧牲對“軟技能課程”學習的投入。在新版課程的設計中,我們十分重視對學生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在課程體系中強調知識、能力、品格三方面的平衡發展。
第二,MBA課程應該增加整合性課程。過去的MBA課程多是按照教師的學科專業而設置的職能性課程,形成一個個“閣間”(silo),缺乏多學科之間的整合。但是在現實中,各種組織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綜合性的,需要管理者整合各職能方面的信息和知識,在此基礎上作出決策。新版培養計劃增加了培養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能力的内容,希望以此打通各學科之間的“閣間”。
第三,MBA的教學方法應該增加體驗式學習。過去的MBA教學方法多是基于理論的學習或是借助案例的學習。兩者都是從書本上學習。雖然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還不夠。新版課程中引入實踐項目的操作,為學生提供在實踐中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從體驗式學習中獲得知識。
這些新的教育理念集中反映在MBA核心課程的設計上。現在核心課程分為四個模塊:第一模塊是“自我認知”,第二模塊是“分析基礎”,第三模塊是“管理基礎”,第四模塊是“整合性實踐”。這四個模型塊的内容不僅包括知識的傳授,也包括能力和品格的培養;不僅有職能性課程,也有整合性課程;不僅從書本上學習,也從實踐中學習。它們一起構成了在“認知”(being)、“知識”(knowing)和“實踐”(doing)三個環節上完整的核心課程教育。
基于上述的新定位和新理念,新版清華MBA方案引入以下幾項具體措施:
第一,系統性地增加了領導者必備的“軟技能課程”。我們新開設或改造的這類課程包括“管理思維”、“管理溝通”、“領導力開發”、“職業發展規劃”、“商法與商業倫理”等。這些課程,對于培養未來領導者必備的能力、認知、品格等方面将起重大作用。
我們也調整了排課順序,将這些課程大多集中安排在入校後的第一個學期。我們的目标是讓同學們進入商學院以後在第一時間,在學習其他知識之前先進入“自我認知”的過程。這樣可彌補過去隻注重知識傳授,隻注重“硬課程”的偏頗。
第二,新開設“整合性實踐項目”。在MBA第一年的最後階段,同學們将遇上新版清華MBA的一個重頭戲——“整合性實踐項目”。學生們以團隊工作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演練真實的實踐項目,完成課程報告,彙報和接受實踐的評價。整合性實踐項目是在職能課程基礎上的多學科的整合,通過真實項目從實踐中學習,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在職班同學由于缺乏時間集中的條件,整合性實踐項目目前将主要體現為整合性實踐課程。
整合性實踐項目開設“管理咨詢”、“創業管理”和“信息時代的管理創新”三個方向。“管理咨詢”方向将與業界合作,借助仿真環境和仿真案例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解決諸如成熟企業戰略重組、上市、兼并、收購等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創業管理”方向圍繞商業計劃的開發進行,讓學生通過現場實踐活動和室内研讨分析,開發出高水平的、具有直接實踐價值的商業計劃。“信息時代的管理創新”方向把先進信息技術與改善現有企業管理相結合,為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管理變革尋找解決方案。
第三,“全球化經曆”逐步成為必要環節。全球化經曆可以有各種實現方式,比如暑期海外實習、海外交換學習、短期的海外學習之旅等等。國外的一些領先商學院已經開始要求所有MBA學生在學習期間都要有全球化經曆。清華經管學院将逐年提高全球化經曆要求的比例。
清華經管學院目前已與全球82所商學院簽署互免學費的學生交換協議,是亞洲最大的MBA學生海外交換項目。學院還同多所商學院合作短期海外交流項目,比如與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合作的STEP項目、與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合作的China Lab項目,與智利天主教大學合作的Doing Business in Chile項目等。此外,多個海外大學MBA學生團體組織來訪活動,為清華MBA學生開闊視野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另外的機會。
第四,“綜合案例分析報告”取代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曾經是所有MBA學生都要完成的環節。管理工作講求實際,要求綜合、全面、具體,這與研究論文的寫作非常不同。新版清華MBA要求每一位同學們深入一個企業或者單位,研究一個具體的管理問題,寫出一個具有實踐價值的案例,作為綜合訓練的環節。
清華經管學院曆來注重案例教學和案例開發。為此學院籌資建設了“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并取得哈佛商學院案例庫和加拿大毅偉商學院案例庫的使用權。今後同學們所寫的案例分析報告将作為未來學院案例的素材。我高興地向同學們報告,哈佛商學院原高級副院長、資深教授麥克法蘭(Warren McFarlan)已經在近日内受聘為我們學院案例中心的聯執主任。他将領導該中心的工作,并親自指導案例的準備和寫作。麥克法蘭教授在哈佛商學院任教四十餘年,他的學生中包括現任哈佛商學院院長萊特教授。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很難再找出像他這樣有着豐富案例編寫經驗的教授了。他的加盟是對我們學院案例開發和教學的重大支持。
我們對MBA培養方案的改革在國内的商學院中是率先的。在我們宣布推出新版MBA之後,國内若幹所著名商學院也都相繼推出了它們的MBA新版本。這說明我們的思路在國内是超前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國際上的一些商學院也在進行MBA課程改革。比如,在過去的幾年中,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相繼推出了新的MBA課程。這說明我們的改革也與世界領先商學院同步。
親愛的同學們:
整整100年前的1909年,也就是慈禧太後去世和MBA教育誕生的一年之後,清政府決定将北京西郊的一座皇室園林--清華園--撥作遊美肄業館館址,這就是我們的校園和校名的起源。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全面實施新版清華MBA,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行動。
我知道,你們中的不少人把到清華學習視為人生理想。我們為此受到鼓舞、感到欣慰。同學們對新版MBA的期望很高,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也要在此向同學們坦誠說明,雖然我們做了充分準備,雖然我們吸取了去年以來試驗中的經驗和教訓,但是因為我們是在創新,我們是在探索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不盡人意之處。希望同學們能夠理解。新版清華MBA,需要學院、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
因為從今天起,我們同是清華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