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國、奉獻、責任、集體意識”成為每個學生内生的品質
——訪談學院學生國慶活動主要負責人劉震老師
題記:beat3655000多名師生的國慶活動陣容中,經管學院有300餘人的隊伍一直在訓練和演出的前線,代表beat365、代表經管學院為祖國60周年華誕而默默努力。在曆時2個月的訓練和慶典準備中,千名清華師生幾乎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故事,而經管學院人員構成的多元化和特殊性注定了我們故事的多樣與獨特。作為學院學生國慶活動的主要負責老師,研究生工作組組長劉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經曆了這60天,在與他的談話中,再次描繪出我院師生“走方陣備慶典”的全景圖。

國慶當天,清華方陣與彩車
人員:“人數最多”、“軍兵種最齊全”、“從後進到先進”
據經管學院負責國慶相關活動的劉震老師介紹,學院共計300多名師生參加了國慶的各項慶祝活動,占整個清華參加人員的近6%,其中包括科技發展方陣中組成第23、24方陣的127名師生,臨時組建的4A方陣的193名大一新生和4名輔導員,以及4名參加廣場合唱和3名複興之路演出的同學。從最終參加的人員看,經管學院參與的人數是清華各院系中最多的;從人員構成來看,參與的人員包括本、碩、博、MBA(包括在職MBA、全日制MBA、春季MBA、國際MBA學生)、博士後、老師,用劉震老師的話說,我們是“軍兵種最全的”,參與人員的種類比其他任何一個院系都多;“另一個特點是我們參與的女生人數最多,這也符合學院的特點”,劉老師笑着告訴記者。
然而這些令人驕傲的數字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在開始報名的時候,學院就制訂了“充分動員、自願報名”的原則。由于經管學院各年級學生大規模參加暑期實踐、交換、實習等教學環節,很多有意願的同學因為時間沖突無法參加。8月1日第一天遊行方陣訓練僅出勤89人,離110名的目标還很遠。“那天第一次方陣會上,咱們學院就被點名了”,當時人員緊缺的狀況讓劉老師沒少着急。參加過50周年國慶遊行組織工作的劉老師經驗豐富,想出辦法通過研會的負責人動員即将入學的2009級研究生,2、3日就來了11名研究生新生,而其實那時他們還不算是清華學生;同時通過一些骨幹同學繼續動員,成功組建了一支117人的院系隊伍。“我們一下子從後進院系變為先進院系,找新生支援的做法還被當成經驗,後來還支援了其他中隊”,談到此,劉老師一臉欣慰和自豪。

經管的同學們在演出前的最後一刻
訓練:堅持背後的犧牲與信念
訓練無疑是辛苦的,在這2個月的訓練中,參訓同學經曆了3次機場的淩晨赴訓、3次天安門近30個小時的演練、以及校内大大小小近二十多次的分練合練。MBA學員賈春榮說,風吹、日曬、雨淋都沒有關系,最棘手的是訓練時間問題。每天7點開始的早訓使得衆多家住校外的MBA們不得不5點多起床、晚上加班到夜裡,多次淩晨的集訓颠倒了大家的生物鐘、考驗大家的體質,訓練任務的增加和日程的調整使得不少工作和實習的同學陷入了兩難的抉擇、更多思鄉的同學一再推遲甚至放棄回家的日程。一位小隊長說,“每次通知大家加訓或調訓的時候,我們都很不忍”,“工作、實習、考試、家人團聚,對于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但為了保證整個方陣的效果和學院的榮譽,我們不得不嚴格要求大家的參訓”。
然而,堅持的背後是大家的共同信念:
“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十年才一次”;
“這很可能是我這一生唯一一次在國慶的時候組成方陣接受世人的檢閱”;
“參加祖國60年大慶,對于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榮耀、非常向往的事情”;
“作為一個清華人,作為一個中國人,決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丢臉,在全世界面前丢臉”;
“祖國養育我這麼多年,報答機會終于來了…我要上,一定要上”;
“我已經參加過祖國50周年大慶遊行活動,現在很榮幸正參加60周年的遊行活動,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将來還要繼續參加70周年、80周年甚至100周年的大慶活動!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因為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
……
正是這樣相似而堅定的信念,宛如心底的呼喚,不時地在每次辛苦、猶豫的時候鼓舞着大家,使得大部分同學都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訓練,不少同學做到了每一次的訓練演練都按時、不缺席、不找替補,全程完整地完成了全部訓練。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恺老師在後來說到,“經管學院參與人數最多,紀律嚴明”。

楊斌老師與同學們共慶凱旋
臨危:大一新生完美“首演”
清華大一新生無疑是這次國慶遊行慶典中極特殊和令人關注的群體。在離正式演出不到一周的時候,國慶遊行總指揮處決定臨時組建一個方陣,而這個重擔則落到了剛剛結束3周軍訓的大一新生們身上。面對這一臨危受命的任務以及可以想像得到的艱苦和緊張,這些“90後”的新生們則一心為能搭上慶典的“末班車”而興奮。“我覺得能夠參加這次國慶遊行意義超重大的!軍訓期間我們還在遺憾錯過了這次遊行,輔導員突然通知報名時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同學們報名特别積極,全交了報名表”,2009級新生、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劉若旖很激動地對我們說。22日得知可以參加國慶遊行方陣,大一新生們就踴躍報名,很多人退掉了國慶節回家的車票、機票,每個人都希望這分榮譽能落到自己頭上。從接到組建任務,到召開動員大會、各院系報人數、确定最終名單,再到全體參演人員登車到訓練基地,整個過程僅用了32小時。最終經管學院共193名新生入選了方陣訓練,又是清華4A方陣2500多名學生中的一支“大軍”。
将2個月的訓練壓縮到一周,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之高可以想象。6天超常規科學訓練中,他們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他們遭遇了26日下午的大雨,27日淩晨4點出發前往密雲合練,然後在開訓短短四天後的28日淩晨1點到3點赴長安街進行首場演練,完美地展現了集訓的成果。“其他方陣都訓練2、3個月了,我們隻訓練這一星期,這些辛苦都不算什麼了。大家想的隻是努力訓練,把方陣走好”,劉若旖同學說。而由于甲流的影響,不少在訓練中生病發燒的同學被迫停止訓練,送回了學校。經管學院新生章婕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例,在被送回時,戴着嚴實的口罩的她很遺憾地告訴我們“本來以為能撐過去的”,但仍然祝福留下來繼續奮鬥的同學們能創造奇迹,“在短時間内訓練出一支整齊規範的方陣”。正是這群年輕、可愛、富有激情的同學們的團結與努力,10月1日的國慶遊行慶典上才有清華兩個方陣共同完美的演出。
組織:完善和責任是關鍵
支持這個“大”組織順利運行的一個少不了的力量,是井井有條的組織工作。劉老師說,組織的完善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從一開始就成立的核心組織團隊就架構清晰、分工明确。劉震老師負責全面的工作兼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孔睿和研會主席任霄澤作為支委委員分别負責宣傳和後勤的工作,同時他們又分别負責23、24中隊;在中隊的基礎上,又根據學院的特點組建了6個小隊,其中本科生3個小隊、研究生1個小隊,MBA2個小隊,張林軍、金磊、金萌萌、羅茸、張繼波、盛科辛幾名同學擔任小隊長的職務;後來又組建了宣傳和後勤小組,由金磊、任霄澤和高洪志同學主要負責。“後來證明,我們的組織系統是完善的,是有戰鬥力的。從每一次出發時的點名到各種物品的發放,通過我們的組織體系都能夠順利地完成”,劉老師對這個團隊的自豪和信任溢于言表。
除了組織架構完善之外,各負責人員的認真和責任心是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中隊長和小隊長們是兩支中隊的骨幹人員,在堅持訓練作出表率的同時要認真做好組織、管理、溝通等各項繁瑣的事務,同時也兼顧自己的時間安排。比如,對從後勤轉為負責全面工作的研會主席任霄澤來說,參加遊行的初衷已經轉變為服務同學、管理團隊這更加細緻、更加沉重的目标了,而他則堅持以身作則、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任勞任怨,甚至最後将遊行的機會留給其他同學、而在正式演出當天作為領隊兼替補隊員在車裡等了一夜。直接面對20多位隊員的各位小隊長也在統計信息、考勤聯系、通知動員各方面工作做到了細緻細心,負責到底。“我希望我們中隊的每個人都能夠以嚴于律己的原則來要求自己,心懷大局意識,共同為清華争光,為祖國争光”,一直默默無聞為中隊作後勤工作的高洪志吐出來所有負責工作的同學的心聲。

校黨委書記胡和平老師、副書記韓景陽老師與學院師生合影留念
後勤:從物質到精神的保障與支持
從院領導到普通教師,都對這次國慶活動給予了重視和支持。在訓練過程中、錢穎一院長、楊斌書記都到現場看望了同學,副書記朱岩老師出席了動員大會并講話,副書記趙冬青老師不僅多次看望同學,還經常了解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同時,學院還為本次活動特批了經費,保障同學訓練和生活。開學後,教學辦的老師協助同學順利解決了同學們的訓練與課程的沖突問題。同時,在訓練中參訓隊伍組建了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的帶頭模範作用,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們學習相關講座内容,最終推薦了15名同學進行“火線入黨”,相關發展工作委托各支部開展;确立了19名同學作為積極分子,由各支部重點考察。劉震老師在談到臨時黨支部的黨建工作時總結到:“這種通過大型活動來發展黨員和培養積極分子,通過大型活動來教育和引導同學是值得探索和總結的方式。”
收獲:不僅僅是一個回憶
訓練和演出已經結束,生活即将回歸平靜。但對于訓員們來說,收獲得不僅僅是最初想要到的一個珍貴的回憶。當被問到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時,MBA學員楊松說,不僅是巨大的榮譽也是責任,現在要能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将來我們作為祖國的核心建設者必然也要承擔起國家交給我們的重任;同樣,會計系博三同學鄧奕紅認為,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當今世界金融危機的困擾和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嚴峻形式,我們要做的決不僅僅隻停留在表面的慶祝活動,而應将這種對祖國母親的祝福延續到今後的行動中。在劉老師看來,通過這次國慶活動,他對青年一代(80後、90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他們樂觀、他們富有創造力和責任感、他們對祖國有自己表達愛的方式”,“他們在遊行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精神風貌和記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如果說08年奧運産生了‘鳥巢一代’,他們向世人展示了志願、奉獻的精神;那09年國慶,‘方陣一代’已躍然而出,他們身上不僅僅體現了奉獻的精神,更多的是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遊行隊伍中,同學們所表現出的極高的精神風貌、愛國主義的熱情、集體主義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是他們這一代青年向祖國人民的彙報。”
據劉老師介紹,在活動過後,學院将認真總結這次國慶活動的方方面面,籌備表彰大會,準備對于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嘉獎,并已經開始對其中的典型進行宣傳報道。劉老師說,我們要通過典型的樹立,引導和教育廣大同學,充分挖掘國慶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他認為,如何将同學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固化下來,轉化為同學們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動力和實際行動,讓“愛國、奉獻、責任、集體意識”成為每個學生内生的品質,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也是更為長期的工作。(記者:金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