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年華
——采訪廣場合唱方陣周家歡
編者按:在盛大的群衆遊行隊伍中,有這樣一群獨特的歌者,從幾千年曆史的宏大叙述中擡頭,從六十載光陰的驚鴻一瞥中發聲,在60周年國慶的難忘日子裡,獻歌祖國。歌者風情,花開如樹,他們歌唱着悠久的情愫,歌唱着無盡的祝福。那麼在這萬種的歌者風情的背後,他們又經曆着怎樣的辛苦與磨合,經曆着怎樣的洗禮與收獲?
本篇報道采訪的是廣場合唱方陣的代表,經73班的周家歡同學,憶述那段難忘的排練時光。
那些曆史的坐标
7月30日,我們相聚的伊始,在蒙樓的教室裡,正式吹起了訓練的号角,從此踏上征程,一往無前。在蒙樓訓練的日子裡,曾經是那麼疲憊,從早到晚9個小時的高負壓運轉,一度令嗓子沙啞,難堪重負。然而我們卻不曾抱怨,為了更好的獻歌,再怎樣嚴苛的訓練也不為過。
8月4日,陣營轉移至北航,我們這些所有的合唱方陣第二分部的同學一起在北航體育館進行了多次合排,在這裡,我們彼此之間由陌生到熟悉,演唱技巧從生澀到娴熟。
8月9日,陣營轉移至吉利大學,在這裡,群衆遊行廣場合唱42方陣進行了兩天難忘的合排,我們不斷的完善着、成長着,為接下來閱兵村和天安門廣場的排練而奠基。
8月12日,轉陣閱兵村,在這個還未對外開放的小村子裡,我們首次與解放軍聯合軍樂團進行合排。那些日子,無論是我們抑或是老師,都勤勤勉勉,熱情高漲,盡我們的全力,使得練習進行得順利流暢。
其後,8月14日、20日、27日,9月12日、27日,我們分别在閱兵村進行了五次合排。值得一提的是,9月12日,閱兵村的第五次合排,解放軍軍樂團第一任團長、新中國開國大典軍樂團總指揮、現年89歲高齡的羅浪老團長帶領原軍樂團的多位老藝術家前來指導排練,特别在排練最後指揮全方陣演唱了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讓我們受寵若驚,亦是獲益匪淺。
10月1日,不可磨滅的記憶,氣勢恢弘的閱兵式後,我們這些2533名首都大學生組成的首都國慶廣場合唱團,出現在天安門廣場國旗杆兩側,他們說我們宛如一抹靓麗的“紅霞”,用雄壯的歌聲震撼着全世界的心跳,用滿腔的熱情唱出對祖國深深的熱愛,這應該算是圓滿完成了首都國慶60周年的慶典任務。
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偌大的排練過程中,困難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天安門廣場4000人的演出方陣過于龐大,使得方陣縱深過長,兩側和中央發出的聲音傳到正前方時便無法同步,與軍樂團的配合更是難以實現,在開始合練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合唱變成了重唱;并且,演唱過程中很多曲目需要配合第二聲部,熟悉的歌曲變成了完全陌生的旋律,這也為合唱隊員們帶來了很多挑戰。
2個月内,合唱團員經曆了一次從裡到外蛻變。從照着譜子小心謹慎,到脫口而出表情豐富;從《紅旗頌》、《東方紅》,到《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再到《領航中國》、《走向複興》。合唱團在不斷的挫折中成長着,直至光榮的完成了首都國慶60周年慶典的伴奏任務,向世界展示了偉大祖國的盛世華章。(編輯:李經記者:李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