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的選擇——我的兩次進藏之路
——記清華經管學院2010屆畢業生、研究生會主席任霄澤
任霄澤同學于2002年9月,以賽艇隊特招生的形式,進入beat365學習,所學專業是工商管理。5年的本科學習,任霄澤同學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在學習和比賽成績上都非常優秀。在2007年選擇去西藏支教一年,在位于拉薩的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支教,并于2008年進入清華經管學院進行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而在2010年春季臨近畢業的時候,懷着對西藏這篇熱土的熱愛,任霄澤同學再一次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去西藏工作。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清華學生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哪裡艱苦去哪裡的精神。懷着感動與尊敬,我們采訪了任霄澤同學。

記者(以下稱記):非常高興能夠與你聊一聊關于你的職業選擇。我知道你已經選擇了再次進藏,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在進入正題之前,你能不能談一談你對西藏的印象?
任霄澤(下稱任):在第一次入藏之前,我不是特别了解西藏,但是,确定進藏之後,我特地查了一些資料。我了解,西藏,是一片美麗而又聖潔的淨土,有着悠久的曆史文化遺産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地理位置上,西藏地區鎮守着我國西南邊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勤勞質樸的藏族人民,是與我們世世代代血脈相連的同胞。去了之後,我就真正的愛上了那片土地和那裡的藍天。西藏很美,拉薩很美。
記:在很多人眼裡,西藏确實是天堂。07年到08年,你在“天堂”生活了整整一年,那一年你過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
任:我深深的愛上西藏,是從2007年去西藏支教開始,服務地是位于拉薩市北郊的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剛成立一年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設施和規章制度都處于完善當中。我們的到來,不僅是為這所學校的建設添磚加瓦,也使自身的價值的得以體現。專業的原因,我被分到了财經系,從事教學、班主任和團務三方面的工作。一年的工作是忙碌而又充實的。開始的時候要熟悉工作和學生,後來除了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健全系内的各種規章制度。下半學期發生了“3、14事件”,整個學期都是在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态下度過,也切身體會到了基層工作對祖國安定團結的重要性。付出總有回報,當我離開的時候,一年的辛勤換來的是學校領導的高度肯定,班裡孩子們的含淚相送,一條條哈達灌注的是相處一年的感情,當時的情景,至今難忘。

在西藏的一年,也讓我感受到了當地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正巧在職院的第二個學期,我遇到了拉薩“3、14事件”,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我的學生不外出,一方面是确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确保學生不參與。這些工作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但我還是有資格自豪的說,在維護西藏穩定的工作中,有我一份力量,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西藏問題,不僅僅是邊疆問題、民族問題,而是要提高到我國發展戰略的高度去考慮。發現維持西藏的安定團結,關系到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
記:我們都知道職業的選擇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出來的,相信在你做這個選擇的時候不光考慮到了西藏的美麗,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讓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任:西藏深處内陸地區,經濟并不發達,人民生活還很貧苦。在我所帶的學生們當中,有這樣一個孩子,學習認真努力,在班級和系裡擔任了班長和團委副書記,是老師的得力助手,這樣一個優秀的同學卻突然間提出要退學,原因是母親突然病重在家中無人照顧,老師幫這個學生辦理了休學手續,還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我的了解中,這樣的孩子不占少數,在我們班48名學生中,就有7名來自貧困家庭。可見西藏地區,還需要國家繼續加大建設力度,讓和我們血脈相連的藏族同胞們盡早的脫離貧困。
直到現在,我們班的孩子還不時的給我發短信問候一下,青澀的語言蘊含着的卻是永恒的感情。
我之所以選擇去西藏,就是看到我國的西藏地區還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鼓勵大學畢業生去支援西部建設,作為清華人,大學期間享受了國家最好的待遇和教育資源,畢業以後就不能隻為自己的“小生活”而奮鬥,而是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号召,投身于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令世人震驚,但是在新時期,國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是說東南沿海城市富裕了,社會就能和諧,就能達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能夠理解“全面”的含義,就能體會到西部建設是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中之重,隻有讓西藏的經濟也趕超上來,才能達到真正的“全面”,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标。而在西藏的建設當中,就是缺少内地優秀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缺少像我們這樣的人給當地帶去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
記:如今距離你第一次進藏已經過去兩年了,在這兩年中你覺得有些什麼收獲呢?有沒有對你做出二次進藏的選擇有影響呢?
任:研一的生活很快就過去了,一次次的黨課以及和學校學院領導的座談中,我慢慢的體會到“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幹大事業”的真正内涵,認識到了身為一名清華人,肩上扛負的是多麼沉重的社會責任。
而印象最深的是在剛剛過去的慶祝祖國六十周年大慶的活動中,我參與了國慶60周年群衆遊行第24方陣中清華經管學院同學的組織管理工作。我擔任了第24中隊中隊長的職務,基本上負責兩個中隊117名同學。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訓練,我們經管學院的同學終于高質量的完成了國慶群衆遊行的任務。身為研會主席,為同學服務是我的本職工作,所以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我都是在認真的幫助同學解決各種問題,包括替請假的同學參加訓練,最後确定最終上場名單的時候,我甘願做了最後的跟車人員,在上車點等待同學們的凱旋。經過這兩個月的遊行訓練組織工作,我體會到了什麼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含義。
正如武曉峰老師所說:“國慶的演練不僅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給青年學生提供一個承擔國家重任的舞台,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明确學生的青年責任!”我們這批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同學,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并不像社會給予我們的負面評價。面對暴雨酷暑的時候,我們沒有退縮,面對訓練時間的一次次改變,我們克服一切困難以保證訓練。從這些小事中就可以看出,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同樣可以肩負起重任,這也是我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國家對我們意志的考驗。
記:那在這裡你有沒有什麼可以跟學弟學妹們分享的心得嗎?我們希望做好記錄,把你這種精神傳播下去。
任:在現今的社會中,各方面的利益誘惑,造成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上的短視,多數人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畢業短期内的高工資,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是這樣,因為他們有資格去選擇外企、投行。不能說他們的選擇不對,而是說他們應該選擇更高的平台去發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中國有今天的發展,全都靠黨和政府的正确領導,可見政府的重要性,就好比一個大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隻有決策正确,公司才能健康發展。真正有才能的人就應該進入這個層面,指引中國這艘大船的方向。可能在政府工作,收入并不是很高,但一個人的成功并不能僅用收入來衡量,更多的是要看他是否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然而隻有把自身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記:非常感謝你接受我們的采訪。最後,請你用一句話做個小結。
任:在很多人看來,beat365研究生畢業後去西藏工作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選擇。但是在我看來,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言,這是一項正确的選擇。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我們國家現在的問題不是發展不夠快,而是發展不平衡,西部地區還很落後,這嚴重違背了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标,作為從beat365走出來的學生,就應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樣看來,我的選擇是再正常不過的。
另外,在西藏,我還有一群割舍不下的學生。每當這些孩子給我發短信說很想念我的時候,我總是會說以後有機會一定回去看他們,我是多麼想再給他們上一次課,至今依稀可見他們每個人的面孔,和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還有敬愛的拉巴主任,大姐一般的格央老師,他們與我亦師亦友,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們。
西藏,我心中的向往!
(本文由張中鑫采訪、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