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為期三年的“清華—花旗中國消費金融與投資者教育調研”在京發布了其第二年度調研結果,并同期舉辦第四屆中國消費金融論壇。在去年基礎之上,2010年該調研收集了來自全國24個城市約5200個家庭的樣本數據,獲得大量翔實的第一手相關資料,并為下一步分析比較與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作為“清華—花旗金融教育與研究項目”的一項重要内容,該調研旨在了解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資産和負債狀況、收入和支出狀況、家庭的消費金融行為、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消費金融教育需求,并且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收集定量和定性數據。2008年,花旗集團基金會向beat365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捐贈120萬美元設立“清華—花旗金融教育與研究項目”,成為迄今為止國内最為全面的研究中國消費者的财務習慣及相關的金融問題和趨勢研究項目之一。
對此,花旗集團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梅岚(Pamela Flaherty)表示:“花旗很高興能與beat365開展這項意義重大的調研活動,這也是花旗自2004年啟動的一個為期10年,投入2億美元,旨在增強全球财務實力和資産建設的鄭重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花旗堅信,無論是在經濟繁榮時期,還是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時候,消費者都有能力制定并完善他們的财務計劃,這對他們提高經濟地位,以及保持财務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beat365副院長兼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廖理教授表示:“針對城鎮居民家庭開展消費金融調查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消費金融現狀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前提,對政府、金融界和學術界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的調研進一步改進了問卷内容,擴大并優化了研究樣本,收集到了更多更完整的數據。相信這些調研數據的出爐,不僅為目前對城鎮家庭消費金融行為的了解提供有價值的補充,還将為政府和監管層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參考。”
随着國内經濟的持續發展,消費金融近年有了長足的進步。據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僅短期消費信貸在2009年末就達到了6377億元。此次調研提供了一系列關于城鎮居民家庭财富狀況的有意義的數據,其中包括:
•我國2009年城鎮家庭年均稅後總收入為50997元,家庭總資産為406536元。其中房産仍然是家庭的最重要資産,約85%的受訪者表示擁有自有房産,占家庭總資産比重73.44%。而定期存款、活期和現金存款居于其次,股票、基金、保險、國債的份額較小。
•在投資組合上,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17.68%的家庭持有股票。在持有股票的家庭中,多數家庭持有1-3隻股票。家庭通常持有的基金的比例約為13.25%,這個比例低于股票的持有率4個百分點。房産被多數家庭認為是風險值最低的投資方式。
•約有五分之一的家庭持有負債,家庭的負債率占比約為20.45%。就整體受訪者而言,家庭平均資産負債率為4.01%,這說明我國城鄉居民仍然以儲蓄為主,負債率較低。
除了整體家庭财富情況,該調研還重點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意識和習慣進行考察,力圖通過家庭儲蓄、投資和融資等多項經濟活動全方位理解消費者金融行為,了解消費金融的潛在市場。其中調查發現:
•總體來說,家庭總财富越高,理财意識客觀上越強。在家庭總資産達到20-50萬的主力人群中,有理财規劃的比例達到62%。從家庭理财規劃的年度對比看,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長,家庭理财規劃的比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當問及家庭理财信息來源時,親戚、同事,電視、電台的廣告、報紙、雜志的宣傳,在信息來源中所占的比重較高,分别占到調查人群的22%,21%和19%。而理财顧問、律師或會計師、銀行、經紀人、保險公司所占的比重較低,普遍隻占到5%以下。這表明,家庭對專業化的理财信息渠道了解不多。
•實現财富增值和平衡收支仍然是家庭理财的主要目的。從家庭儲蓄的主要動機來看,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子女教育、養老為最主要考慮。
•由于手續簡便等原因,親戚朋友仍是城鎮居民家庭融資的第一渠道。其次才是銀行、民間借貸和個人、非銀行正規金融機構。
該調查還得到了關于信用卡消費、房屋消費、養老保障、遺産規劃等方面的翔實數據,為相關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在為期三年時間裡,該大型調研項目将調研超過10,000個中國家庭,覆蓋沿海及内陸的大中小型城市的多民族和多社會經濟背景。調研内容涵蓋金融知識、财務習慣、金融服務需求以及金融教育需求。此外,調查也将與監管者和業界人士進行對話,傾聽他們對金融服務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和意見。最終結果将通過一系列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進行發表。(編輯:溝通辦供稿:中國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