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EMBA“重走聯大路”穿越湘西

2010-12-03
閱讀:

2010年11月25日,風景如畫的湘西沅陵,一支着裝整齊的隊伍行進在鄉村小道上,他們是來自beat365EMBA09級、10級及各地同學會參加“清華一百年 重走聯大路”活動的同學們。此次,他們将在湖南進行為期4天的徒步挑戰賽。在這四天時間裡,同學們将負重翻越湘西的崇山峻嶺,最後抵達湘西抗戰名城—芷江。

本次活動由beat365EMBA教育中心主辦,是經管學院申報的百年校慶重點活動之一。湖南段是“重走聯大路”活動的第一站,之後,清華EMBA學生将于2011年4月beat365百年校慶前繼續在貴州和雲南進行徒步穿越。

啟動儀式

beat365EMBA學子重走西南聯大路湖南站啟動儀式在中南大學和平樓舉行,beat365副院長廖理教授在長沙西南聯大舊址啟動儀式上發表緻辭。

西南聯大是beat365百年進程中極為凝重的一頁。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beat365、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所院校遷至内地,1937年11月在長沙組成臨時大學,1938年4月遷至雲南昆明。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西南聯大堅持嚴謹的治學态度,培養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甯、李政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屠守锷、朱光亞、鄧稼先等一代傑出人才,對中國的經濟建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beat365EMBA學子重走西南聯大路湖南站啟動儀式在中南大學和平樓舉行,beat365副院長廖理教授在長沙西南聯大舊址發表緻辭。 他說,“beat365EMBA教育中心通過組織300名EMBA同學行走清華百年曆史階段中校址變遷的聯大路徑,追尋清華傑出校友的足迹和重大事件,感受前輩大師的偉大品格,傳承西南聯大與beat365‘剛毅艱卓、自強不息’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诠釋百年清華精神,為母校獻禮。”

已入耄耋之年的西南聯大38屆校友金德鐮老先生動情地說道,“70多年前,西南聯合大學南遷至長沙,并在今天的中南大學本部建立了和平樓、民主樓,在經費困難、戰亂交加的環境下,聯大人用他們的堅毅和剛強笑對一切困難。那段時光雖然艱苦,卻令我們終身難忘,一生受用不盡。”金德鐮老先生還号召在場學子繼承愛國、民主、科學的清華精神,艱苦奮鬥,勇往直前。

“聯大精神不僅是beat365等聯大人的财富,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财富。” 清華校友、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徐慧在啟動儀式上勉勵青年學子要有聯大人嚴謹治學、艱苦奮鬥的精神。

大會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參加聯大路徒步行走的隊員從EMBA教育中心賈莉老師手裡接過隊旗統一前往湖南沅陵,展開在湖南境内四天的徒步行程。

徒步路上

11月25日,隊員們穿越沅陵319國道,開始第一段行程。雖然山路坎坷崎岖,環境複雜,但清華師生們卻勁頭十足。7.5公裡路程,最快的學員僅用1小時零8分完成全程,75歲高齡的錢錫康教授也以2小時18分順利到達涼水井鎮中學。到達後,同學們天為帳,地為床,紛紛搭起帳篷,露宿于校園一角。

操場上首先舉行了捐助儀式。之後是聯大精神論壇。聯大老校友張彥、胡邦定、沈克琦等老先生由于年事已高人雖然不能來到徒步現場,但心系活動,紛紛通過視頻形式,對活動給予了良好的期望和寄語。

西南聯大曆史系1945屆畢業生、今年已88歲高齡的張彥铿锵有力的表述:“清華學子能在當前歲月徒步重走聯大路,是個壯舉,希望每位同學能夠在行走途中,有所思,有所悟,對自己的工作、企業有幫助,更清晰的認識自己肩負的民族使命感。”

“萬裡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阙,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别……”聯大精神論壇在幾位老學長的視頻歌聲中結束。西南聯大在歲月的長河中,離我們越來越越遠,可聯大精神卻已深深的烙印在每個EMBA同學心間。

清華校友總會理事錢錫康在涼水井鎮中學捐助儀式上說:“西南聯大雖然處在戰時的動亂年代,卻集合了當時中國最為優秀的大師,他們以剛毅堅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迹。”

在隊伍行進過程中,10-D班同學,廣電運通公司總經理助理羅攀峰雖然膝蓋受傷,但仍堅持快速走完6公裡崎岖艱難的山路,不過與自己相比他似乎更認可三位隊員的表現。羅攀峰說:“活動不僅讓我們體驗了當年聯大學生,在日寇步步緊逼下步步遷徙的不易,更感受了團隊協作和互助之情。也讓我們明白企業管理上,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及時調整、準确判斷、不懼艱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這一切是建立在一個訓練有素,團結一心的團隊至上的。”

26日夜,經過一天的艱苦跋涉,隊伍抵達一個叫水打坪的甯靜村莊,同學們吃完晚餐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你一言,我一語,講述着聯大往事和自己對聯大精神的理解,賽事組總教練汪治同學稱贊西南聯大時間短、條件艱苦,卻培養了那麼多的人才,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我們今天選擇走這條路,就是讓我們每個同學在行走過程中體會西南聯大的艱辛和不易,牢記聯大剛毅艱卓和清華行勝于言的精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我們将課堂從教室搬到大自然,追随前輩學長的足迹,帶走思考上路,這次聯大路徒步是一次難忘的經曆,對我個人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等回去後我要跟我的管理層講,什麼是聯大精神。”組委會08-C班李軍同學對同學們動情地說。

“聯大路是勝利之路”……

“聯大路是精神之路”……

“重走聯大路,讀書、做企業、愛國奉獻……”

夜,已經很深了,但同學們的讨論越來越熱烈,大家的思緒都飄向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都聚焦在73年前的同一條道路上。

公益捐贈

在此次徒行過程中,對沿途中小學進行捐贈活動等公益内容是一大亮點。活動總策劃賈莉老師表示:“此次活動除了希望EMBA學生能傳承聯大精神,同時希望通過EMBA學生的實際行動來傳播這種精神,為西南聯大路沿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外,活動組委會還透露,貫穿活動全程的公益活動“燭光工程”,将通過教育部門推薦和自薦的方式,挑選100位湖南、貴州、雲南三地的鄉村教師,為他們提供免費培訓,讓他們将這樣的精神融入到育人之中,培養出更多具有聯大精神的人。

11月27日,經過6公裡的徒步,同學們到達羅翁小學,舉行了捐助儀式。湖南同學會向小學生們捐助了書籍、電腦、食品等物品。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讓每個EMBA同學更加深刻地認識了活動的意義。

參與行走的09-D班李金海同學說:“EMBA學生本身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影響力比較大,應該承擔更多地社會責任,為社會做些事情。當年西南聯大的教授學生為了國家的富強和民主,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甚至是生命。當前的和平年代,雖然不需要我們像他們那樣,但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别人,從而帶領更多人幫助别人。”

湖南站勝利結束 相約明年再相聚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芷江作為二戰盟國軍事基地、湘西會戰指揮中心、抗戰勝利受降名城,見證了叱咤風雲的抗戰曆史。

活動最後一日,參加活動的全體EMBA師生在芷江受降紀念館集結,去探訪其珍貴精粹的抗戰遺迹和文物,領略這裡博大精深的抗戰文化,從伴随戰火與硝煙的曆史中重拾記憶碎片,激蕩作為一位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

活動返程的路上,10-D金春洙同學說, “明年重走聯大路的活動,将沿着前輩走過的道路,一路向南踏上雲貴之巅。路會走下去,援助沿線各地中小學的燭光工程也會繼續下去,在那裡将會有更多的中小學裡,擺放上他們也許未曾見過的電腦和新書,一百名鄉村教師也将來到beat365進行專門的教育培訓,剛毅、堅卓、團結、知識,一路星火相傳,不正是63年前西南聯大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财富嗎?”

酒仙網副董事長09-A班梁愛麗表示這是一次精神之旅,一路走下來自己收獲很多,“在行走中最重要的是團隊凝聚力和合作精神,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同樣适用于企業管理。”

“這次徒步路程雖然不長,但是頗具挑戰性,可謂爬山涉水、登高速降都包括了,有挑戰,刺激!”來自信達澳銀基金的08-C班王重昆同學稱贊學校本次活動組織周密,很有挑戰性,“期待明年湖南、貴州站的徒步穿越。”

分别的時刻,同學們依依不舍。短短四天湖南站的戶外穿越,聯大精神在這支隊伍裡飛揚。同學們紛紛相約下一站再見。

重走聯大路,我們在行動!(編輯:溝通辦 供稿:E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