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下午,清華-INSEAD雙學位EMBA項目(簡稱“TIEMBA”)2011屆畢業生齊聚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舉行畢業典禮。來自十多個國家的畢業生一一走到台前,分别從beat365副院長廖理教授和INSEAD EMBA項目院長哈維爾•吉米諾(Javier GIMENO)教授手中接過這兩所世界名校的學位證書。
典禮展現出TIEMBA項目獨一無二的特色:攢動的學位帽,不同膚色的臉龐上刻畫着按捺不住的欣喜。現場還有未滿周歲的小寶貝咿呀學語,有蹒跚學步的小孩,有白發蒼蒼的父母,也有溫柔體貼甚至是有孕在身的妻子……畢業生們帶來了生命中最珍貴的家人朋友,一同分享從清華經管學院畢業這一深具紀念意義的時刻。
畢業生激動合影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為2011屆畢業典禮緻辭。他祝賀同學們順利完成了頗具挑戰性的多門高級商業經營管理課程,并取得優異的成績。錢院長指出,在座的同學們已經熟悉清華的曆史,也體認了清華的精神和價值觀,今天成功從清華園畢業,将所學投入到人生和事業中,“清華和我,都會永遠為你們而感到驕傲!”錢院長還邀請同學們參加今年四月母校的百年校慶,希望他們“再回家看看”。

錢穎一院長緻辭
2011屆TIEMBA于2009年入學,正逢INSEAD 50年院慶;于2011年畢業,又恰逢清華100年校慶。本屆TIEMBA共有學生51人。他們來自全球17個國家,平均年齡36歲,平均工作年限12年。他們代表了業界廣泛的行業背景,包括:IT、能源、金融和制造業等,人才輩出。
INSEAD EMBA項目院長吉米諾教授也送上了自己和INSEAD的祝賀,并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有些“個人化的”關于“成功”的定義。他說,工資固然可以是“成功”的一個衡量标準,但絕對不是全部。我們應該為繁複的技術社會注入人性關懷的光環。“希望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對成功的定義,不是獲取足夠的财富,而是能創造價值;不是一味地追求,而是能夠為自己的事業注入活力和實現;不是個人的利益,而是自我尊重。

吉米諾教授緻辭
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EMBA教育中心主任廖理教授也向畢業生緻以衷心的祝賀,他說在過去的18個月中,同學們培育了深厚的感情,從專業技能和學術知識等各方面都充實和提升了自己,期望大家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學習經曆,畢業後繼續不斷完善,學習生活就此結束,但校友生涯才剛剛開始。他為大家送上一個視頻,全方位展示了同學們在一起共同生活的548天中,從拓展訓練,到班級課堂,再到團隊建設的美好回憶。時光荏苒,還清晰地記得大家第一天見面的情景。視頻與照片閃過大屏幕,世界地圖上閃亮起來好多個紅色的地标,那是同學們共同走過的路程,是同學們一起分享過的美好人生經曆。如今,這一切的細節和美好,課堂上舉起的歡樂笑臉,二校門前共同迎接春光的惬意,燦爛的微笑,歡樂的智慧探險,将被收進記憶裡那本溫暖的相冊,任憑歲月洗滌智慧,曆練人生,也不會淡褪了光澤。
典禮由TIEMBA 2011屆畢業生麗沙•鄧(Lisa DJENG)和衛嘉欣(Frankie WAI)主持。麗沙•鄧(Lisa DJENG)說:“今天是我們人生轉折的重要時刻。在過去18個月,我們學習、生活、微笑、相愛、惹了麻煩……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我們在清華成為永遠的朋友。”衛嘉欣(Frankie WAI)說:“我們相互心懷感激,在今後相互支持。我們有毅力,有潛力,有光榮的夢想,成為相互的激勵,成為清華和INSEAD的畢業生是無上的榮譽。”
兩位同學代表緻辭,科克•唐(Kirk TANG)和尼克拉斯•拉不圖(Nicolas LABATUT)分别講述了自己對于學習經曆的感悟。科克•唐(Kirk TANG)回憶了上學第一天的細節,他說“似乎我們還在烤着北京的烈日”,轉眼間就要各奔東西。對于EMBA項目的工作團隊、迷人的課堂、老師們特别是錢穎一教授所散發的個人魅力和學術激情,都值得我們懷念和感激。他還開玩笑說,“在讀期間,班裡四分之一的同學有了孩子,真是名副其實的‘高産’。在校園的日子裡,課堂、考試、商業模拟等,都讓我們更加體味到友誼的真谛”。
兩位獲得Dean’s list獎的同學菲利普•帕甘地(Phillipe POGGIANTI)和埃德溫•伯頓(Edwin BOLTON)也發表了感言,在畢業典禮的最後一個環節,同學們全體起立為自己也為身邊的同學送上最熱烈、最真摯的掌聲。很多同學将碩士帽抛到空中,放飛心情,放飛夢想。明天,我們又揚帆起航!(編輯:溝通辦 供稿:EMBA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