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記“優秀創業人才培養計劃”

2011-04-15
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為了創造有利于傑出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特别挑選一小部分本科大三、大四同學為他們開設了三個方向的“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每年每一個方向的學生不超過15人。這個計劃從2009年秋季學期在2007級學生中開始實施,第一批學生即将畢業。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的三個方向是,優秀學術人才培養計劃、優秀創業人才培養計劃、以及優秀人才領導力培養計劃。

“優秀創業人才培養計劃”由經管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系主任高建教授和機械工程學院盧達溶教授共同擔任指導教師。

高建教授介紹說,該計劃的培養目的是幫助那些有創業想法和創業潛力的學生,認識創業過程、建立創業網絡、開展創業的實踐活動,提高創業能力。在大二結束前需要經過報名、面試合格後方可參加。選拔的标準是要求同學有創業想法,有激情、有幹勁,勇于克服困難,善于堅持,願意在将來創辦新企業。最終有15名同學順利入選。課程考核要求同學每兩周上交一個報告,并在臨近學期末時組織答辯。把企業創始人請到現場,和教授共同為同學們打分。

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這個計劃屬于體驗式學習,是基于現場的課程,這裡的現場指的是企業和實驗室。學生通過持續與企業的高層交流、和企業的中層座談、實地調研來深入了解企業的決策制定和變革過程,從而形成對于創業者的生活、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路徑和艱辛的直觀認識。

經72班馬力同學回憶說,他們當時深入的企業是北京海蘭信數據記錄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生産船舶專用的黑匣子、導航儀等精密儀器設備的公司),是清華經管學院MBA校友申萬秋創辦的。通過與海蘭信主管産品開發、市場營銷、客戶關系等方面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和專家座談,同學們了解了行業的基本狀況和公司的競争優勢和不足,對外查找相關的中英文資料,了解世界範圍内、尤其是船舶通信領域發展較好的國家的先進經驗和商業模式,并為海蘭信所借鑒。這樣的工作持續了三個月,同學們對海蘭信的新商業模式進行了從頭到尾的梳理,将海蘭信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可能面對的包括生産、客戶終端、資本市場等多個方面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圓滿地完成了這個項目。

由于清華理工科院系的實驗室有很多既有高精尖技術、又蘊含商業機會的科學研究成果,所以該計劃特意安排學生和相關的實驗室負責人進行溝通和調研,圍繞他們正在進行的實驗成果來撰寫一份以這些技術為核心的一家模拟的科技企業的創業計劃書。目前已經參觀訪問了校内的等離子實驗室、納米制藥實驗室、摩擦學實驗室等。經84班覃和平說,每次去實驗室參觀時,他總要拼命地去想如何把技術轉化為商業機會,這對于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創新精神都非常地有幫助。

當問到當初為何選擇參加創業人才培養計劃時,覃和平表示,由于受家庭的影響,他自小就立志将來要創辦一家企業。來到清華後,他先是聽了《創業管理》課程,随後又參加了學生創業協會和創業計劃大賽,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在創業方面的能力。他說,每個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希望自己在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和人脈後,未來創辦屬于自己的企業。

而在經72班馬力看來,與一群具有創業激情和想法的同學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再加上老師的專業指導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可以更加全面地鍛煉和培養自己的能力。他說,高建教授思維敏捷、有遠見,善于捕捉商業機會,并且善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總是提醒同學們要善于發問。提問就是學習,如果學生去參加一個會議,高教授認為學生在會議上聽到了什麼固然重要,但他更重視的是學生提問了什麼,因為提問說明你在思考,在判斷,在選擇。

參加“創業人才培養計劃”還有外系的同學。水工81班的黎嘉甯同學就是其中之一。他回憶說當初報名的同學很多,經過遞交材料、面試後自己能夠勝出,感覺特别難得,因而也更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同學甚至給高建教授寫郵件說:學習這門課,會改變我的一生。(供稿溝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