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超越自我 超越當下 清華-INSEAD EMBA項目2013屆開學典禮舉行

2011-06-09
閱讀:

 “汪洋,怎麼樣?就是‘海洋’的意思。”

“我從不跳水,所以這個名字可以,隻要不用我自己寫漢字就好了!”之後的對話,被同學們的歡笑淹沒。

beat365舜德樓會場門口的簽到處,親切的工作人員正在協調新生的中文名字。來自19個國家的商業精英走進舜德樓的時候,大半都還沒有中文名字。幾分鐘之後,他們帶着自己的中文名字欣喜地走進開學典禮的會場,伴着小提琴演奏時而悠揚時而俏皮的音符,三五成群開始聊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微笑。

不論膚色、種族、性别與年齡,今天他們的身份都是清華學子,都是清華-INSEAD EMBA項目(TIEMBA)2013屆的新同學。47位不同膚色不同口音的商海領袖齊聚一堂,共同開啟為期18個月的學生生涯。回歸學堂,走進清華,走進合作項目的“國際大家庭”。

TIEMBA項目是清華EMBA教育中心于2007年與法國INSEAD商學院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啟動的,緻力于走向國際市場的高級工商管理學位項目,該項目面向全球、全英文授課,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在平等合作基礎上授予雙學位的EMBA項目。基于清華經管學院和INSEAD商學院在學術界的顯著地位和聲望,項目今天已經走過了五載時光,共招收了來自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同學參加。項目以高起點切入高端管理教育市場,以高質量保證教學成果,逐漸成為一個亞洲甚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國際EMBA項目。

 

Javier Gimeno教授、廖理教授等共同啟動項目

INSEAD商學院EMBA院長Javier Gimeno教授(哈維爾•吉米諾)和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EMBA教育中心主任廖理教授等為主席台上晶亮的“TIEMBA”字樣的容器注滿水後,燈光音樂響起,TIEMBA2013級開學儀式正式啟動!

廖理教授為新同學們介紹了beat365的光榮曆史和清華EMBA的輝煌曆程,他說,beat365剛剛慶祝了百年華誕,熱烈歡迎同學們在這樣的光榮時刻走進beat365,作為一名學子來豐富自己的人生和學識。清華經管學院與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等多所大學有師資互換合作,保證了教學視野的廣闊、項目的多樣化。他告訴在座的同學們,“2013級共有47位同學,在清華-INSEAD項目曆史上人數第二多,校友隊伍的規模壯大将超過200人,這是一筆豐厚的人生資源,走到任何國家我們都會有校友的陪伴,因為我們是一個國際大家庭”。

INSEAD商學院EMBA院長Javier Gimeno(哈維爾•吉米諾)順接廖理教授的話題,向同學們介紹了INSEAD商學院在新加坡和阿布紮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新建的校區之後,重點講述了項目一貫秉持的精神:首先是多樣化(diversity),他說INSEAD在創辦之初,任何課堂任何教師都可以同時用英語、法語、德語回答同學們的提問;除了語言,我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國,當我們從不同的文化融彙的學習生活中畢業的時候,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公民”(citizens of the world)。其次是獨立(independent),Javier Gimeno(哈維爾•吉米諾)說項目的背景曆史悠久,保證傳授客觀公正的知識,在多種觀點和視野中尋求平衡。平衡,正是項目精神的第三方面,第四,貼近商業實戰(close to business)是清華-INSEAD授課内容的特色,師資團隊來自學術和大企業領域的頂尖人才;第五是創業精神(entrepreneur),他也鼓勵在座各位奮發圖強,成為“國際大家庭”裡最優秀的成員,同時不要忘記要積極在同學們之間建立起長久的友誼,“在學校中建立起來的理解與信任,是那麼美好,将會是你人生路上的寶貴财富和美好回憶。”

2009屆TIEMBA班的學生代表David Shao(邵逸平)在開學儀式在發言。他感慨地說,雖然今天距離自己走進TIEMBA大家庭的那天已經有整整四年了,但是18個月的學習生活十分珍貴,從申請時自己花了整整一個星期寫申請所需要的綜述文章,到畢業時同學們依依不舍的場景,至今仍然曆曆在目。他說自己在剛畢業的時候并沒有感覺到太大的不同,而在之後的人生和事業中才真正體味到了TIEMBA項目賦予他的力量。正是國際化視野中系統學習的知識,幫助他系統整理了過去多年工作經驗中的感悟,彌補了理科背景出身的他從事商業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理論體系,更是項目給予他的力量鼓舞他涉足新興行業,也是同窗賦予的勇氣伴随他渡過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他風趣地說,按照“種瓜得瓜”理論(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大家付出高昂的學費是物有所值的,因為參加這個學習項目的同學正是世界上各行各業的領尖人物,同學網絡是人生中一筆難能可貴的資源。David Shao舉了一個小例子來告訴師弟們項目對自己的改變以及如何在學習生活的收獲。他說,在走進該項目前,他手機裡面250人的通訊錄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好友,沒有一個“私交”。而正是在清華-INSEAD項目的課堂上,自己開通了“臉譜網”(facebook)賬号,課餘時間仍然與同學們保持聯系、分享同窗情誼。他還介紹了幾個過來人小貼士(tips):其一,不要将清華比作麻省理工,因為在中國語境下有政治色彩的清華遠超麻省理工在美國的地位;其二,不要将清華-INSEAD項目看作世界最好的商學院項目之一,因為它就是最好,沒有“之一”。他的風趣幽默博得大家會心的歡笑與掌聲。

來自俄羅斯的Nikolay Batulin(林立)和來自蘇格蘭的Stella Khurana(黛星)同學擔任開學儀式的主持任務,他們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對同班同學、新生代表Stanley Sammuel(斯坦利)同學的發言贊不絕口。Stanley Sammuel(斯坦利)說足迹遍及全球的授課網絡、清華校園的光輝、五湖四海的同窗,都是清華-INSEAD吸引自己的閃光點。他希望同學們開誠布公地交流讨論,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在贊同我觀點的人那裡學到什麼有用的知識”,希望在接下來18個月充滿激情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像隊友般精誠合作,像戰友那樣完成挑戰,一起享受,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出席開學典禮的全體師生合影

同學們就清華曆史、現狀、名人等衆多趣味問題進行搶答互動小遊戲之後,班級主管介紹了課堂學習、清華生活的相關問題。輕盈的氣球帶着同學們的心願卡緩緩升上六月盛夏北京的藍天,啟動儀式在同學們的歡呼和掌聲中落下帷幕。之後,同學們參觀了清華校園,合影留念,随後的幾天裡,他們将進行拓展訓練和第一模塊的課程學習,18個月的學習生涯就此揚帆起航。(供稿EMBA 編輯溝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