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八探讨中國經濟增長減緩

2011-07-18
閱讀:

 

7月9日,由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辦、清華經管學院校友事務辦公室協辦的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在學院偉倫樓報告廳舉辦。本次論壇以“中國經濟增長減緩”為主題,邀請國内外知名機構的學者、政府官員及商界精英共同探讨。與會嘉賓包括: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法國巴黎百富勒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美國财政部駐華特使David Dollar、世界銀行駐華高級經濟學家Louis Kuijs、法國駐華使館特别參贊Yann Marin、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系主任雷鼎鳴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論壇由beat365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

論壇第一部分,李稻葵主任與三位外國專家讨論了有關美國經濟複蘇及歐元信用危機的問題。David Dollar首先肯定了美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穩步複蘇;在解讀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放緩時,他認為美國進口貿易刺激是一個關鍵因素。在國債方面,他對美國提高國債的上限抱謹慎樂觀态度并且相信美國國會在8月初會做出決定。法國駐華使館特别參贊Yann Marin認為歐債危機能夠最終解決,不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針對中國學者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歸結于上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Louis Kuijs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和日本震後經濟衰退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他還強調,保持政策的靈活性、避免過分減速,将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應該使政策得實施正常化、常态化,防止經濟過熱,保證經濟健康增長。針對通貨膨脹的壓力,Louis Kuijs認為中國政府的調節和控制能使市場逐步恢複常态。

希臘的債務危機和歐元的信用危機是論壇的另一話題。Yann Marin指出,歐元區國家之間經濟的差異明顯,德國的經濟狀況良好,而意大利、法國等的情況較糟。歐洲國家财政赤字不像美國,處于可控制範圍。有關G20進程,他肯定了中方在推動各方協作、達成共識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他也認為,中方的意見與其他G20成員國之間存在差異,但中國與各方找到妥協方案的可能性很大。

論壇第二部分,李稻葵講授與中方嘉賓一起集中探讨了目前中國經濟轉型和面臨的難題。針對國内普遍關注的經濟增長減速現象,陳東琪院長持樂觀看法。他認為,從長期來看,十二五規劃有意識地把增長目标的平均值降低。對于政策過調的議論,他認為政府會出台相應的政策,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擴大内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此外,貨币的适當緊縮政策對經濟結構調整也有積極作用。

對此,其他與會專家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巴曙松認為目前國内的經濟增長尚未完全擺脫危機,而且,CPI指标在衡量經濟狀況中權重過大,有很多其它指标比CPI更加靈敏有效。王建也表示,中國經濟會連續三年增速下降,其中最為嚴峻的當屬2013年,因為那時将是生産力集中釋放而需求降至最低的時候。人民币升值繼續升值難以避免,但應保持在每年3%上下的速度。對于海外投資的問題,王建呼籲國家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保護中國境外投資者的利益。

陳興動在解讀中國經濟出現的問題時指出,從年初的經濟過熱,到年中時的經濟硬着陸,政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09年底和10年初貨币增長速度過于迅猛,而目前的緊縮政策又表現得過于突然,他認為政府在宏觀調整中應有選擇,收緊和放松結合。香港科技大學雷鼎鳴認為中國大陸的調控政策的效果不佳。通過分析09年以來大陸儲蓄和投資的數據,他認為中國生産成果沒有與市場需求相配。袁鋼明指出,保持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的9.7應是政策的正常體現;如果低于這個數字,就是政策的失誤。他認為不應該實施減速調控,經濟增速降低,而通貨膨脹反而上升,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緊縮了對農業的支持。

論壇主辦方還發布了季度宏觀經濟預測報告。(供稿CCWE 編輯 溝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