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錢穎一院長在清華經管學院201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緻辭

2011-08-19
閱讀:

  

                           beat365201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緻辭

  

beat365院長 錢穎一

2011年8月18日

 

 

親愛的經管學院1字班的新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beat365201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同學們能夠坐在這裡,是你們值得紀念的時刻。多少年後,你們會認為這是你們人生中的一個裡程碑。我在此衷心祝賀你們。

我們學院的本科教育受到了全國考生們的高度認可。能夠成為清華經管學院的本科生,是多少中國高中生的夢想。由于報考非常踴躍,我們學院今年一共錄取了208名新生,是學院成立以來的最高數目。今年錄取的考生中的大多數都是各省的前十名,其中各省第一名的人數也是曆史最多。可以說,清華經管學院已經成為全國各大學、各專業中最為考生向往的學院。對此,我們學院深感驕傲和自豪。

清華經管學院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吸引力?一方面,我們學院的專業—“經濟與金融”、“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都是熱門專業。但是另一個方面,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過去幾年中,學院在本科教育上花了大力氣進行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從2002年開始,學院在beat365各院系中,率先實行按照大平台招生和培養。從2007年起,學院大幅度增加英語授課課程的比例,增加學生到海外交換學習的比例,從而使學院的教育更加國際化。特别是在2009年春季學期,beat365确定經管學院為清華本科教育的試點學院。學院抓住這個機遇,大膽探索,在2009年秋季學期推出了新的本科培養方案,并且認真落實。這個培養方案之所以新,是因為遵循一個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今年年初,我在《beat365教育研究》雜志上發表了“論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學術論文,全面論述了“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這個新思路,它不僅在清華,在其他高校都被引起了很大關注。

簡單地說,通識教育是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價值塑造包括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公民意識;誠實、誠信、正直、寬容的人格養成;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人生目标。在能力培養方面,我們特别強調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這三種能力。而核心知識的獲取既有曆史知識也有現代知識,既包括中國的也包括世界的,既涵蓋文科也涵蓋理科。這與清華的古今貫通、中西融會、文理滲透的傳統相一緻。

另一方面,個性發展則是融合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學生成長方式。個性發展依賴于寬松的環境和自由的空間,以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培養同學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學院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和機會,使得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去發展、成長。

在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學院對本科課程的設置做了較大的調整。在通識教育方面,我們增加了諸如“中文寫作”、“中文溝通”、“中國文明”、“西方文明”、“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藝術與審美”、“心理學概論”、“中國與世界”等多門新課程或課程組。在個性發展方面,我們新開設了十幾門的“新生研讨課”、三個方向的“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多層次的英語和數學課程、以及多種本科第二學位供同學們自己選擇。在所有這些方面,我們不僅在beat365内的各院系中領先,也在全國各高校中領先。

因此,同學們在這個時候進入清華經管學院學習是十分幸運的。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同學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人、成才了。我們的這些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機會,而将這些機會變成現實則需要同學們的加倍努力。

同學們今天能夠坐在這裡,證明了大家在中學階段是最優秀的。不過從中學到大學在學習方法上會有根本性的轉變。同學們必須完成這個轉變,不然就不能繼續保持優秀。這幾年來在本科教育改革實踐中,尤其是在與本科生的交流中,我感悟到這一轉變過程中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今天特别提出來請同學們在一進校時就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就是關于“讀書”與“做題”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這樣形成的。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應試教育,目的是為了考大學。由此,我們的中小學校發明了一種對付考試的“訣竅”,那就是通過“大量做題”,甚至是“刷題”(這是學生自己的說法),來提高考試成績。這一“發明”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正是由于這種“大量做題”的方法,使得國外的一些标準化考試,比如TOEFL、SAT、GRE、GMAT等的平均考分上升。這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公認的事實。毫無疑問,我們在座的同學們都經曆了“大量做題”的階段,大家都是解題高手。所以大家很習慣地會把這種學習方法帶進大學來。我今天想提醒大家,這樣是不行的,我們要“轉變學習方式”。

我先說一下“做題”的用處。适當的做題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理解和運用抽象的概念和規律,熟練掌握解題技巧,特别是在各種變化情況下的解題能力。熟能生巧,通過做題,對一些類型的題目便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内,給出準确的答案。但是,這種學習知識的方式有兩個問題。第一,雖然做題能夠幫助提高解體技巧,但其本身不能幫助理解其中的道理。第二,更為嚴重的是,大量做題一定會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使同學們沒有時間去讀書。這樣便造成用“做題”替代“讀書”,結果失去更多地學習知識的機會。我們這幾年開設了一些非常好的課程,但是,如果同學們沒有興趣讀書,不花時間讀書,不會讀書的話,再好的課程也等于沒有。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不同于做題。做題比較功利,通常隻是為了獲得所謂的正确答案。雖然做題可以提高技巧,但本身不能幫助理解思想。而讀書可以啟發思路,擴展思想,引導思考。讀書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讀書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在我們的新的培養方案中,我們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這個能力的培養主要不是通過做題獲得,而是通過讀書、思考、讨論、甚至辯論才能獲得。

關于“思”與“學”的關系,前人有過很多重要論述。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如果隻學習而不思考,人就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而陷于迷惑。宋朝大儒程伊川說“學原于思”,更是認為“思”是“學”的基礎。胡适曾感歎這區區四個字簡直是千古至言,并且告誡後人要以這四個字為座右銘。中國人如此,西方人也如此。17世紀的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就是發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國數學家)說過一句世紀相傳的話:“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他是把“思”作為人存在的根據。可見,“思”是根本。

那麼讀什麼書呢?我這裡不是指課程指定的那一、兩本教科書。除此之外要讀三類書。第一類是教師推薦的教科書以外的、與課程直接相關的書。在我們的課程中,像《中國文明》、《西方文明》、《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中國與世界》這幾門課,就是以閱讀經典為主,要求的讀書量很大。另一些課程,比如《經濟學原理》、《心理學概論》、《藝術與審美》等,教師也推薦一些教科書之外的書。第二類是與課程相關的,但并非教師推薦的書。我們的通識教育中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基礎性的課程,與課程相關都有許多經典的書籍。它們不一定是教師推薦的,是需要自己去尋找的。第三類書,我也想特别提到,要包括那些看上去與課程無關,但是自己有興趣的書,即所謂“閑書”。讀閑書,英文稱做free reading。不要以為讀閑書是娛樂,它也是大學學習中的重要部分。

“讀書”是beat365的一個傳統。大家都知道《圍城》的作者錢锺書,他是beat365西洋文學系(即外文系的前身)1929級畢業生。他的夫人楊绛,1911年出生,在清華讀過研究生,與清華同歲,今年正是百歲。十年前,錢锺書和楊绛用他們的作品收入所得在母校清華建立了一個獎學金,命名為“好讀書獎學金”。目前,該獎學金的基金已由起初的72萬元增至近一千萬元,已為268名清華學子,包括經管學院學生,頒發了獎學金。這兩位清華知名校友之所以建立“好讀書獎學金”,就是為了鼓勵清華學子多“讀書”。我們不能辜負他們二位學長的厚望。

同學們:

你們在今年進入beat365,有着特殊的紀念意義。你們是清華新百年的第一屆本科生。新百年有新氣象,新氣象就是從你們這一屆開始。同時,你們今年進入清華經管學院,意味着你們将親曆2014年學院的三十年院慶,那将是學院發展曆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你們都将是見證者。

我希望同學們在進入大學之後,在學習方法上都能實現轉變和提升,從“解題”轉向“讀書”,并且通過“讀書”而深入“思考”。這就是我在你們入學時對你們的一點期望。

祝同學們的大學時代成為你們今後一生的新起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