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11級碩士研究生開學典禮,有諸多個第一:這是我們學院第一次單獨舉辦碩士項目開學典禮,是學院第一次的金融專業碩士項目開學典禮,也是第一次的管理碩士項目(MiM)的開學典禮,同時,你們又是清華新百年的第一屆研究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有紀念意義的時刻,我代表beat365,對各位同學選擇清華經管學院攻讀碩士學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真誠的歡迎。
今年入學的清華經管學院碩士生共260人,包括港澳台留學生26人。這其中經濟學17人,管理科學與工程14人,其餘都是應用型碩士,包括金融專業碩士139人,會計專業碩士23人,以及我們學院在國内首創的管理碩士(MiM)67人。我們今年招生的種類和規模都表明了清華經管學院碩士項目的變化,也體現了學院碩士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們學院的碩士項目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碩士研究生培養理念一直是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在三十多年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剛起步時,博士教育很薄弱,所以大學主要依靠碩士教育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我們的改革既參考了國外的經驗,又結合了中國的國情。事實上,在美國的商學院,MBA之外的碩士教育很少。但是根據我們的分析,中國國情對MBA和EMBA之外的經濟類和管理類碩士教育的需求很大。所以,我們要積極舉辦本科後直讀的碩士項目。但是碩士教育必須轉型,轉向以應用型碩士教育為主。并且,根據beat365和清華經管學院的定位,我們的碩士培養目标應該是各行各業的英才和棟梁。
具體地講,我們學院的碩士項目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研究型碩士,繼續學術導向。這一類碩士有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它們都是基礎性學科領域。研究型碩士生畢業後主要在國内或國外繼續深造,或去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工作。
第二類是金融和會計兩個方向的專業應用型碩士,它們都有各自的系統的專業學科知識體系和清晰的就業領域。今年是我們舉辦金融專業碩士的第一年,舉辦會計專業碩士的第三年。金融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學科,金融領域是經濟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經曆了三十餘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金融業也成為全球金融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我院的金融碩士項目的目标是培養能夠服務于各類金融保險機構、咨詢機構、企業及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的高層次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清華經管學院的會計碩士項目以較高的國際化水平和強調實踐能力培養而著稱。我們旨在培養通曉世界會計準則和會計發展趨勢,熟悉國際國内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運作規律,掌握現代管理知識的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面向會計相關從業領域、為各類國際國内金融機構、咨詢機構、著名企業、資本市場、及政府和監管機構輸送國際一流的高層次會計人才。
第三類是管理碩士,這是一個綜合應用型碩士,是我們學院首創的一個全新項目。它的學科覆蓋了企業管理和技術經濟兩個二級學科。它錄取本科直接讀研的學生,目的是培養在學生取得工作經驗之前的綜合管理能力,為企業和政府培養有潛力的未來管理者和領導者。清華經管學院推出的管理碩士項目涵蓋面廣,它不區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各種“非赢利組織管理”,旨在培養學生能勝任未來任何類型組織的工作。由于這個項目的規模小,因此精英程度更高。我們預期管理碩士畢業生的職業前途不僅廣闊,而且職業路徑有很強的提升潛力,畢業生可以去大型企業,成為管理精英;可以去政府部門,成為後備幹部;也可以去國際組織,成為國際雇員。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學院對以上的五個碩士項目的培養方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特别是對于應用型碩士項目,我們注重實務,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拟訓練等教學方法。應用型碩士的學位論文将采取多種形式,包括理論研究、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畢業設計等,并增加實習或實踐環節。同時,我們的培養方案也突出學院的國際化辦學優勢,這在所有五個碩士項目中都有體現。我們積極探讨與海外一流大學合作辦學的多種形式,包括一部分學生到國外學習或工作一段時間,一部分學生獲得除清華的碩士學位之外的國外碩士學位。
我在此也想提醒同學們,正因為我們是第一年舉辦這些項目,同時在試驗新的教學方法,在你們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我希望同學們和老師們一起努力,不斷改進。
不過,今天我想特别要說的是,培養方案是一回事,要真正辦成優秀的項目,則要有高的定位,以及同學們的努力。我們經過認真思考,确定了清華經管學院碩士項目的教育理念是“經世濟民,追求卓越”。今天,在開學典禮的時候,我把它鄭重地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在清華學習期間,以及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踐行這八個字。
“經世濟民”,正是“經濟”這一詞的淵源。不倫是經濟學,還是管理學,作為應用型的教育,都要學以緻用。經世,就是經營、管理世間的組織和事務,管理企業,管理投資,治理國家,都在其中。經世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濟民”,最終是要使人民富裕,讓百姓幸福。這是我們這個學科,我們的同學将要從事的行業的個人和社會責任。所以,把經世濟民作為我們學習經濟和管理的同學們的要求,是再合适不過的了。
另一方面,我們既然清華學子,就要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要“追求卓越”。我一直以為,“追求卓越”是清華傳統精神中的重要一部分。今年我們紀念清華百年校慶,尤其要紀念并發揚這種精神。就在清華建校的第三年,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的演講中如此結尾:“清華學子,荟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将焉屬?”“今日之清華學子,将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後來,在清華籌辦大學部的1923年,清華第一任教務長張彭春提出了創辦beat365的總綱領,就是希望清華能夠成為“一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因此,從清華建校開始,“追求卓越”就是對清華學子之期望。
過去的一百年間,清華學子的确沒有辜負前輩們的期望,成為“追求卓越”的一代天驕。我想我們在座的同學們的心中都有很多崇拜的偶像,他們中有學術大師,有治國棟梁,更有無數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領袖之才”。但是我想說的是,那都是過去,是過去一百年清華的輝煌。你們是清華新百年的第一屆學生,清華在新百年能否再創輝煌,要靠你們來回答。
“經世濟民,追求卓越”這八個字,在你們入學時請記住,在你們求學時就開啟,在你們将來的事業中去實踐。這樣的話,你們就将無愧于清華和清華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