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晚,beat365建院30周年“師恩難忘”系列活動——“良師益友”宋逢明老師座談會在舜德樓116室舉行。30餘位宋逢明老師的學生和學院同事歡聚一堂,一起回憶宋逢明老師對中國金融學科、金融工程的貢獻,以及對清華經管學院的付出。大家還分享了宋老師關心、愛護、教導學生的感人細節,整場座談會充滿歡笑與感動。活動由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何平教授主持。

何平教授
活動由一段宋逢明老師的視頻短片開始,短片呈現了宋老師和學生們在一起上課、答辯和聚會等的精彩瞬間,将大家帶回到共同的回憶裡。
清華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焦捷教授第一個發言。他以學生身份表達了對宋老師的敬意和問候。他說,在導師宋老師面前自己永遠是學生,這是最值得驕傲的身份。作為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第一屆本科生,焦捷回憶了上宋老師“金融工程”第一課的情景,當時剛從美國歸來的宋老師帶回全新的金融學科知識,在課堂上使用大量的公式推導和數學演算方法講述金融,大家對此深受震撼,第一次發現金融課原來還可以這麼講。此外,在焦捷出國留學的申請和學習過程中,宋老師一直給予極大的支持、關懷和指導。

焦捷副教授
應惟偉(經博2001)校友回憶了宋老師作為博士生導師對自己的指導和幫助。雖然他本科和碩士的專業都是金融學,但直到來到清華跟随宋老師讀博士以後,他才真正對現代金融學體系有了清楚認識。宋老師在完善國内金融學科、引進現代金融學體系方面做了很大貢獻。同時,他對宋老師的因材施教印象深刻,應惟偉回憶念博士之初,自己一直悶頭鑽研期權定價,宋老師發現後複印了一本《公司财務》給他,并對他說:“能把公司财務搞明白就很不錯了,期權定價對你來說太難了。”此後,應惟偉潛心在财務領域研究、工作,對此他對宋老師充滿感謝。此外,宋老師身上深厚的人文素養也給應惟偉留下深刻印象。除了精通金融學,宋老師也經常與學生講曆史、講哲學、講文化,聆聽的過程對應惟偉是一種享受。他說自己在宋老師身邊受到很多熏陶,能做老師的學生是非常幸福的。

應惟偉(經博2001)校友
張顯球(博後2010)校友用15個字形容了印象中的宋老師。宋老師“獨立而寬厚”,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宋老師參與了其中最波瀾壯闊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并在改革後被遴選為中國建設銀行的第一位獨立董事。張顯球說他曾多次旁聽建行的董事會議,宋老師作為獨立董事總是敢于表達,見解深刻,獨立鮮明;但對待學生和周圍的人,宋老師卻十分寬厚,不僅平易近人,和藹親切,還特别為别人着想。宋老師“專業而博學”,著作《金融工程原理:無套利均衡分析》自90年代後期出版,已成為金融學的經典著作,宋老師的這本著作不僅讓當時的學生第一次知道了“金融工程”,更對整個金融專業具有廣泛的科學普及意義。宋老師潛心專業,造詣深厚;此外,宋老師還是一個博學多識的通才,他不僅經常旁征博引曆史典故、哲學知識,還對很多現實問題擁有深刻的洞見。宋老師“洶湧而平靜”,張顯球回憶了宋老師大學畢業後在江蘇南通柴油機廠工作近10年的經曆,在艱苦的歲月裡,宋老師沒有喪失意志,多年的磨砺後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碩士和博士。宋老師的經曆坎坷而洶湧,但走過不平的經曆後,宋老師仍然平靜淡然,和藹可親,處變不驚。老師像水一樣的平靜,蘊含了豐厚的人生智慧。

張顯球(博後2010)校友
其他校友也紛紛回憶了宋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和影響。毛二萬(博後1998)校友回憶遇到宋老師之前,數學專業出身的自己,從不知道數學原來可以研究金融工程,是宋老師帶領自己走上了金融專業的道路。楊農(博後2002)校友說宋老師培養了自己良好的學術修養和研究習慣,能遇上宋老師是人生之萬幸。王敏(博後2003)校友說,宋老師的金融課堂培養起他全新的金融學視野,除了學術指引,宋老師在人生選擇上也給了他很多智慧的指點和幫助。王忠(博後2007)校友認為宋老師幫他樹立了人生“方向”,特别在進入國家審計署工作後,尤其體會到宋老師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淡泊名利的精神力量。王志棟(博後2009)校友回憶起有一次去宋老師家中拜訪,發現老師不但精于數學模型,而且在圍棋等方面也造詣深厚,他被宋老師的功力深厚、智慧超群震撼。金鵬輝(經博2009)校友因不能來到現場,還特地打來電話感謝宋老師對他的幫助,他提到學習時期宋老師對他的嚴格要求以及細心指導,為他指明了人生方向,并使他不斷前進。如今宋老師桃李滿天下,是他心中真正的“成功人士”。此外,與會的其他碩士、博士校友,包括旁聽過宋老師課程的幾位校友也來到現場,紛紛回憶宋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和幫助,表達對宋老師的感謝和祝福。

現場校友紛紛發言
最後,主持人何平教授再次表達學院對宋老師的感謝。作為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的中流砥柱,宋老師為金融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場合影
座談會尾聲,宋老師謙和地對大家說:“非常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座談會,見到這麼多同學,特别是畢業後就多年未見的同學,我很感動。你們對我有很多過譽之詞,我受之有愧。”宋老師談到清華培養的金融人才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并在關鍵領域發揮出關鍵作用。他期待同學們“青出于藍,一定要勝于藍”,并希望大家能為中國的金融發展、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最後,全體與會校友與宋老師合影,并祝願宋老師身體健康。(供稿:院慶籌備工作組通訊員:于紹陽、王華溢責編:焦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