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别研讨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财政部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主辦,财政部亞太中心承辦。中國财政部部長樓繼偉出席并作主旨發言。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主持第一場嘉賓讨論。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左一)主持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别研讨會
結構性改革是今年G20财金渠道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次研讨會在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前舉行,旨在促進G20各方加強交流,凝聚共識,為推動G20成員深化結構性改革提供推動力。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主持了此次研讨會的第一場嘉賓讨論“結構性改革:主要挑戰、優先領域和實施”。參加讨論的嘉賓包括中國财政部部長樓繼偉、德國财政部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世界銀行常務董事兼首席運營官斯裡•穆爾亞尼•因德拉瓦蒂(Sri Mulyani Indrawati)以及國際智庫Bruegel總監岡特拉姆•沃爾夫(Guntram Wolff)。各方就如何推進結構性改革、如何衡量改革的進展和成效等問題發表了看法。在第二場嘉賓讨論上,中國、德國、印度、墨西哥、西班牙等部分G20成員還分享了各自推進結構性改革的國别經驗。
樓繼偉部長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G20對結構性改革的重視不斷加大,并做了許多政策努力,但與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目标仍有一段距離,結構性改革議程仍需加強。為推進結構性改革,應從促進貿易與投資、勞動力市場改革、鼓勵創新、提高财政可持續性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和經濟增長水平。結構性改革要和宏觀政策相結合,特别注重改革措施的順序,并采取配套措施,以實現短期增長和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平衡。

中國财政部部長樓繼偉在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别研讨會上作主旨發言
樓繼偉部長指出,G20要加強改革行動的頂層設計,在考慮各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差異的基礎上,G20可以就一些最基本的改革領域和原則尋找“最大公約數”,制定G20結構性改革的優先領域和一般原則。在深化頂層設計的同時,G20應制定一套量化、可衡量的指标體系,以對各方結構性改革進展與成效進行監測分析,更好地推進落實各項改革承諾。(來源:财政部新聞辦公室)
附:中國财政部部長樓繼偉在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别研讨會的講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