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院長下午茶MBA學生專場”在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MBA學生活動室舉行。本次下午茶分為全球MBA項目(GMBA)的英文場和MBA在職項目(P班)的中文場兩場舉行。
首先舉行的是全球MBA項目專場。來自GMBA項目的學生逐一向錢穎一院長作了自我介紹,展現出他們多元的背景。之後,錢穎一院長和同學們将話題聚焦于剛剛結束的《創新與創業:矽谷洞察》課程以及在最後一堂課上舉行的商業計劃十強賽。錢穎一院長介紹了課程開設的背景,同學們則分享了學習感受。有同學說,這門課程讓他更加深入了解了Facebook公司的創新精神、先進理念與技術;有同學說,最後一堂課關于創業成功的因素讓他印象深刻;還有同學說,同學們在課上交流創業想法,能夠啟發彼此。本次參加下午茶活動的MBA學生中有3個團隊進入十強賽。其中2016級G班同學的“Akkadu”翻譯項目獲得了大賽二等獎,該項目旨在為演講者和聽衆搭建高效的溝通交流橋梁,無論演講者使用各種語言,Akkadu通過持續的字幕式翻譯保證演說的順利進行。活動現場,錢穎一院長連線了“Akkadu”翻譯項目團隊中的西班牙留學生,與他進行了實時的視頻交流,詳細了解了相關情況。錢穎一院長鼓勵這一創新項目落地,并和同學們進一步探讨了如何将這一技術用于MBA課堂教學,實現中英文雙語之間的實時互譯。

院長下午茶全球MBA項目專場

錢穎一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的GMBA學生合影
之後進行的是院長下午茶MBA在職項目專場,話題依然圍繞創新創業教育展開。
交叉、融合、跨界
P班同學們首先介紹了參加《創新與創業:矽谷洞察》課程商業計劃“十強賽”的團隊情況。使用機器人創作音樂的“Deep music”項目獲得“十強賽”二等獎,并将代表beat365參加全國挑戰杯賽。獲得一等獎的項目“AiHrt”專做癌症監控。團隊成員分别來自不同學院,在《創新與創業:矽谷洞察》課程期間迅速将原始想法轉化為項目。同學們普遍認為,“十強賽”的重要考核指标是課程過程中的項目成長性,這成為團隊獲勝的關鍵。參賽項目的創業階段不同,優勝團隊中顯示工程、法律、設計等專業融合情況較好,跨學科優勢得以發揮。這門課程促進了學生的跨學科交流,以項目合作方式展開創新創業。錢穎一院長對此表示認同,并指出,清華x-lab與MBA項目的結合方式,除了通過整合實踐項目(IPP),與Facebook合作開課也是一種重要嘗試。

院長下午茶MBA在職項目專場
學習、轉化、應用
對于目前熱議的人工智能(AI),錢穎一院長首先介紹了今年4月學院與騰訊公司聯合創辦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并表示:“這兩年,科技發展動态與人工智能(AI)關系密切。AI與移動互聯迥異之處是,移動互聯重在商業模式,AI出現後科技又将成為主角。”錢穎一院長認為,搭建這一平台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充分利用清華各院系的資源。随後,同學們與錢穎一院長深入探讨了AI對行業、職業颠覆性、替代性的巨大影響。錢穎一院長說,AI的背後是機器學習、圖形識别與算法。在翻譯領域,AI更是迅速超越了人工,顯示出廣闊的前景。由此,同學們談到獲“十強賽”亞軍的2016級G班學生的“Akkadu”翻譯項目,其中的西班牙留學生揚長避短,突破了包含辨識詞彙、口音、習慣用法等關鍵點。錢穎一院長據此建議到,可以将這一技術應用于MBA課程,實現P班與G班同堂聽課,解決“中文好課多,英文好課少”的教學痛點。
資源、痛點、問題
交流中,有同學表示希望深入了解清華的前沿技術,錢穎一院長提到了兩種獲取渠道,一是在專門給MBA學生開設的《清華新興技術探究》課程中,同學們可以參觀八個清華實驗室,包括beat365FIT樓、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網絡運行中心等,還可參觀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等。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清華x-lab的相關資源。同學們還分享了參觀李兆基科技大樓、無人機實驗室的經曆和感受,以及就如何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同學資源等問題與錢穎一院長進行了交流。之後,錢穎一院長詢問了MBA目前的招生錄取比例、申報情況、錄取條件、面試的評分标準、聯考備考、考前輔導等問題。同學們也分享了在延期畢業、企業參訪、班級自建組織等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

錢穎一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的MBA在職項目(P班)學生合影留念
最後,錢穎一院長針對MBA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創新創業的發展問題與同學們溝通。他引用了今年5月25日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17年哈佛大學畢業演講上的一句話,即“創造一個每個人都有追求的世界”,來鼓勵同學們要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标。(供稿:MBA教育中心 通訊員:萬軍 陳勁秋責編: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