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徐心教授緻辭2017級本科生開學典禮

2017-08-24
閱讀:

beat3652017級本科生開學典禮緻辭

beat365副院長徐心

2017年8月24日

DSC_2104_meitu_1.jpg

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徐心教授緻辭

清華經管學院7字班的新同學們:

我真摯的歡迎你們的到來!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要歡迎清華經管新一屆本科生。今天,我衷心祝賀各位同學成為清華經管學院的7字班本科生,這是多少中國高中生的夢想,今天在你們身上成真。祝賀你們!

在今天開學典禮上,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經管學子立志做大事”。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學子“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這是大時代背景下的期許。

我想同大家分享這一主題,還源自過去半年中我所見所經曆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AlphaGo造成的巨大轟動。2017年5月,中國圍棋第一人柯潔與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在中國烏鎮對弈,結果大家都知道,柯潔不敵AlphaGo,最終比分0:3。AlphaGo還在網絡上化身Master,以60戰全勝的戰績完勝人類頂尖高手。人工智能在圍棋界做了一件大事。第二件事,是上學期學院組織的本科教學系列研讨會,包括通識教育研讨、學院曆屆學生會主席座談、一學位培養方案研讨、二學位培養方案研讨、經體班培養方案研讨。研讨異常熱烈,我還記得某一場座談在一個周五晚上7點開始,我們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一直參加,主持座談并和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座談一直進行了5個小時,座談後又和每位同學做簡短交流并合影留念。座談中,一位同學不經意間提到自己的理想,是日後領導一個幾十人的項目組,當時院長很敏銳的抓到這個瞬間,問同學,清華的學生從全國高考中脫穎而出,經管的學生更是佼佼者,為什麼不是立志成為大型組織、大型項目的領導者呢?當然,我們不是提倡單純追求大規模。但是,胸懷大志、成就一番大事業應該是每一位經管學子應有的抱負。

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我的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相關,教學座談和我日常行政工作相關,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促使我思考,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我們的本科生有什麼啟示?我想到三點:第一,人工智能的成功彰顯了時代對複合型人才的要求;第二,人工智能對傳統教育提出挑戰,要求同學們務必重視培養創新性思維;第三,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将在經濟管理各領域帶來重大變革,為同學們做大事提供了舞台。

首先,讓我們一起回顧人工智能的發展曆程。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機算法來模拟人的神經元反應過程,并将此算法用于數據分類,發現該算法可以從訓練樣本中自動學習并更新模型權重,這些理論和實踐成果激起了神經網絡研究的第一波熱潮。然而,事物的發展不總是一帆風順。美國數學家及人工智能先驅馬文·明斯基提出并證明上述算法本質上是一種線性模型,而大量現實問題是非線性的,科學界和工業界對神經網絡的期待一下子降到了冰點。破冰的是深度學習領域著名科學家傑夫·辛頓,他在1986發明了新一代的神經網絡算法,科學家随後證明改算法構造的神經網絡可以逼近一個閉區間内的任何連續函數,神經網絡研究迎來了第二個春天。然而,理論突破得以産生現實影響還需一個過程,在随後的20年中,神經網絡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始終沒有顯示出其理論上的價值,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大量的訓練集數據和強有力的計算資源。神經網絡騰飛的孕育期是剛剛過去的十年。計算機硬件制造商不斷優化GPU,使得高效能并行計算成為現實,2009年,Google使用GPU推出了Google Brain。同時期,快速發展的社會媒體和社交網絡産生了海量數據,未來将是天量數據,神經網絡特别是深度學習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獲得了足夠的訓練數據。不斷發展的神經網絡算法是天時,海量的訓練數據是地利,GPU技術是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帶來了今天神經網絡應用的第三次高峰。簡要回顧這個曆史,我們看到,神經網絡的成功不是一門學科一個領域發展的結果,算法(這裡面包括大量的數學)、硬件、新興信息技術應用、數據科學起頭并進,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要求具有複合型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創新人才。beat365的教育思想和傳統是契合這一時代要求的。beat365梅贻琦校長指出,大學教育的重心“應在通”。我們清華經管的教育理念的重心也在此。同學們,當你們閱讀本科培養方案時,你們會發現這一方案強調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的通和廣:中西方文明,心理學,曆史,經濟學,物質科學,道德推理,這一系列課程将為你們發展成為具有複合型能力結構的創新性人才提供一個紮實的基礎。以上是我想說的第一點,人工智能的成功彰顯了時代對複合型人才的要求,同學們要打下寬而通的知識基礎。

課程與知識隻是你們本科教育的一個維度,創新能力的發展僅僅依靠知識積累是不夠的。有的同學可能已經了解,兩個月前,由國務院參事室和新華網共同主辦的《參事講堂》開講。首期《參事講堂》以“創新人才教育”為主題,首期邀請到的嘉賓就是國務院參事、我們beat365院長錢穎一教授,主講“人工智能與教育改革”。錢院長的演講由一個有趣也引人深思的報道開始:“6月7号,人工智能機器人參加了高考數學考試,報道說有兩台機器,數學滿分是150分,它們的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而且分别隻用了10分鐘和22分鐘。這隻是開始,據說做人工智能的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機器能夠參加全部的高考,現在隻是從數學開始。”從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什麼?錢院長接着分析,人工智能“通過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大量地識别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話,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而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學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會讓我們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這是我想分享的第二點,“人工智能對傳統教育提出挑戰,要求同學們務必重視培養創新性思維”。清華經管學院官方微信對錢穎一院長此次演講有實錄,我建議同學們認真看一遍,這個演講是引人深思的。理解人工智能發展對當今教育提出的挑戰,會促進同學們理解問什麼,我們學院的本科教育格外看中批判性思維培養、格外關注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價值取向。

第三,人工智能對于經濟管理類諸多學科提出了挑戰,也為同學們未來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創新空間。2017年5月19日,在舊金山,谷歌召開了一年一度的谷歌網絡開發者大會。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此次大會上的主題演講就是人工智能。他介紹了一系列有趣的谷歌應用,例如用鏡頭掃一掃路邊的野花,馬上告訴你這是什麼品種;掃一掃路邊的餐廳,立馬跳出該餐廳的評分信息;能夠通過機器學習,智能識别照片中的人,讓你一鍵發送含有某人的照片給對方。除了這些有趣的應用,谷歌也提出AI對某些傳統領域的颠覆式影響。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台雇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這裡隻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荷蘭的ING銀行提出“數碼轉換”計劃,未來預期省下近9億歐元,裁員58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13%。德國商業銀行提出,到2020年他們會将銀行中80%的工作都數碼化、自動化,最終将會裁掉近萬名員工。據花旗預測,2015—2025年這十年間,歐美銀行将裁員30%,數量多達170萬人。蘇格蘭皇家銀行将要發布一個線上的AI客服系統,這個客服系統可以根據客戶的語調來做出反應,此外,它還永遠都不需要休息,更不會要求超時津貼。

技術将催生衆多經濟管理領域的創新和巨大變化。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曾表示:“人工智能能為我們所用,并協助我們工作。有些人認為人工智能是個巨大的威脅,但我認為,它的危險程度遠不及疾病和暴力。”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在我們學院開課時說,科技發展将開辟人類發展的新階段,科技可以彌補人的不足,人類可以和科技和諧共處,教育醫療都是科技發展的新天地。IBM CEO Ginni Rometty,在我們學院演講時,分析了IBM的人工智能系統在疾病診斷、運營管理方面獲得的突破性進展。同學們,當你們在學習各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該胸懷大志,思考人工智能在經濟管理各領域可能帶來的影響,當影響發生時,我們能做什麼?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預測人腦的反應,我們如何預判消費者行為,從而做出更加有效的營銷決策?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從海量數據中分析潛在的風險點,在會計金融領域更好實現風險控制?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經管學子立志做大事”,我的分享隻是以人工智能舉例,未必每位同學都對人工智能感興趣。但是,同學們,你們身處的時代是民族複興的時代,你們正在面臨諸多重大的社會經濟變革。希望你們在清華經管學習的四年中,時時要放眼未來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思考如何在變革中順勢而上,立大志,做大事,這些是你們可以思考,而且應該思考的。1925年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梁啟超先生有名篇《少年中國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請允許我引用幾句,勉勵各位:

“少年人常思将來。惟思将來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