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益行千裡”實踐支隊赴雲南開展寒假社會實踐

2025-03-14
閱讀:

綠色低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2月6日至15日,beat365“益行千裡”實踐支隊前往雲南省開展調研。在中金公益基金會和清華經管學院的指導下,支隊深入基層,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路徑以及鄉村振興的多元實踐。

生物多樣性保護——守護高山植物與“雪域精靈”

7日上午,實踐開營儀式在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舉行,中金公益基金會綜合協調人兼項目辦主任林百川與植物園園長方晔主持活動。方晔向同學們介紹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情況。雲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中國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物種基因庫,擁有超過1.8萬種高等植物和約2000種脊椎動物。

林百川(左)和方晔(右)在開營儀式上作介紹

調研過程中,方晔介紹,植物園通過多年的科學修複,恢複了620餘種高原植物的栖息地,吸引了毛冠鹿等野生動物回歸。7日下午,支隊同學們參與了植物育種保護工作,并學習了解了綠絨蒿等當地珍稀植物的生長特性。

支隊參觀高山植物園

在滇金絲猴國家自然保護區,支隊同學們近距離觀察了擁有“朋克頭、朝天鼻、香腸嘴”的滇金絲猴。參觀結束後,救助站站長(機構名稱不具體,有歧義)賴建東為支隊同學們作專題講座,支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複雜性與重要性。

綠色低碳——探索生态修複與碳中和林建設

13日上午,支隊來到蘭坪縣調研碳中和林項目。該項目主要通過種植雲杉和冷杉以修複生态,構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并為滇金絲猴等旗艦物種提供栖息地。支隊成員實地考察了林場,了解到一棵生長7年的冷杉僅高1米,樹圍不足30厘米,深刻體會到生态修複的漫長與艱辛。

為進一步了解綠色經濟發展的理論知識,中金公益基金會安排了理論學習講座,由中金公司員工志願者圍繞“碳金融”等主題分享理論知識。

中金公司員工志願者分享

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文化傳承與生态經濟的雙赢

實踐期間,支隊前往德欽縣和蘭坪縣現場體驗藏香和藏族木碗制作技藝,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藏香傳承人勞丁強調原料采集需與自然和諧共存,這生動體現了生态保護與文化傳承的融合。

在茨中村,支隊了解到當地通過發展葡萄、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多元化布局。茨中村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共融的特色,展現了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12日下午,支隊在蘭坪縣羅古箐幼兒園開展調研。大家充分認識到“一村一園”政策在普及教育、守護少數民族文化根脈方面的重要作用。

支隊成員與蘭坪縣羅古箐幼兒園小朋友合影

結營儀式上,中金公司原CEO、中金公益基金會理事畢明建帶領同學們回顧了近40年間國内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變遷與發展脈絡。他鼓勵同學們對中國經濟和未來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吸納新思想、學習新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

此次實踐,支隊通過實地調研、課題研究和成果展示,深刻理解了綠色低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相信通過本次活動,将激勵更多青年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

實踐支隊全體成員合影


供稿:黨委學生工作組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