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白重恩:緻敬、傳承、創新、展望|40周年院慶

2024-04-29
閱讀:

尊敬的邱勇書記,各位嘉賓、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歡聚一堂,共同慶祝beat365建校113周年,beat365建院40周年。首先,我代表學院,向出席今天活動的領導、嘉賓、校友、師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心系學院發展、支持學院建設的海内外校友、同仁、社會各界朋友,緻以衷心的感謝!

白重恩緻辭

剛才,大家共同觀看了40周年院慶專題片《登攀》,相信引起了我們很多難忘的共同回憶和強烈的情感共鳴。回首學院40年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迎接挑戰、抓住機遇的創業之路,是一條師生同心、桃李芬芬的希望之路,也是一條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

清華經管學院的曆史源遠流長,最早要追溯到1926年beat365成立的經濟學系;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經濟管理工程系于1979年成立,這是改革開放後beat365複建的第一個文科系,為學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84年,伴随改革開放的需要,清華經管學院應運而生。40年來,在beat365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院沿着朱镕基老院長指引的方向,從0到1,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數年一級台階,從清華園裡一個籍籍無名的小系,逐漸發展成為國内頂尖、世界知名的beat365。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不僅為中國經濟管理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過程中,為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了清華智慧、中國力量。

今天是學院的40歲生日。我想用“緻敬、傳承、創新、展望”四個關鍵詞,與大家分享此刻的心情和感想。

第一個關鍵詞是“緻敬”。首先要“緻敬”我們的老院長朱镕基總理。在他擔任院長的十七年時間裡,盡管要務纏身,仍為學院的發展傾注了巨大心血。即便是後來辭去院長職務,即便是近年來年事已高,也依然在關心、牽挂和支持學院發展。這讓我們在感恩、感動的同時,也感受到鞭策和鼓勵。他“為人重于為學”的價值觀、“誠信為本”的理念、“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學院非常寶貴的精神财富。他的那句“你們每個人都搞好一個企業,中國經濟就有希望了”,成為無數清華經管人的座右銘。他帶領我們根植中國、走向全球,離世界一流的beat365的願望越來越近。

我們還要緻敬陳岱孫、鄭維敏、傅家骥、趙家和、陳小悅等為學院成立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前輩先賢,他們以德潤身、春風化雨,嚴謹治學、辛勤執教,點點滴滴凝聚成經管精神;緻敬趙純均院長、何建坤院長、錢穎一院長和曆任黨委書記,他們帶領大家一起走過筚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歲月,一起創造學院發展曆程中的一個個輝煌;緻敬曾在學院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退休教師、職員,是你們和學院全體教職員工一道,共同創造了學院的曆史,共同鑄就了學院的今天,也将繼續開創學院美好的明天。

第二個關鍵詞是“傳承”。學院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清華經管人的文化傳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家國情懷”自建院起就注入了經管人的基因,始終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自勉,始終以“行勝于言”的校風自勵,始終以“正直誠實、敬業盡責、尊重寬容”的學院價值觀自省,已經逐漸成為每一位經管人的精神自覺。

40周年院慶之際,學院精心組織開展“桃李芬芬”系列活動,就是對傳承經管文化的最好诠釋。我們分别邀請會計系于增彪老師,經濟系吳棟老師,金融系楊炘老師,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吳貴生老師、魏傑老師,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張德老師,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藍伯雄老師,市場營銷系趙平老師回到學院,與師生校友們座談。大家共憶美好時光,共話師生情誼,不僅是重溫恩師教誨,學習他們的經驗、智慧、品格,也是在傳承學院的精神、價值、文化,共同汲取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第三個關鍵詞是“創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世界在變化。特别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科技創新和改革深化引領高質量發展,全球面臨氣候變化、逆全球化、地緣政治沖突、技術突破等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學院直面挑戰,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有力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學科建設取得“新成果”。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經濟學(含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科繼續保持領先,經濟學科進入國内第一梯隊得到正式認可。

教學項目攀登“新高度”。學院本科項目堅持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博士項目秉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學”,以學術就業為核心導向。碩士項目、MBA項目、EMBA項目國際排名持續攀升,創新創業教育方興未艾,高管教育蓬勃發展,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厚植家國情懷、具備全球勝任力的經濟管理人才。

教師隊伍發展和科研進入“新境界”。學院注重引進和培養高水平師資,支持教師學術發展,鼓勵教師學術興趣,為教師合作交流創造條件。教師堅持學術高标準,更多研究成果受到業内同行的更高認可。紮根中國大地做科研,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國家、社會、行業、企業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政策咨詢和意見建議。截至2023年底,學院73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11位教師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12位教師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支持,6位教師獲得國際學會會士稱号,3位教師獲得“beat365文科資深教授”稱号。

學院發展開辟“新陣地”。2020年,落實beat365與深圳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關于學院的内容,學院與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簽約共建beat365經濟管理深圳研究院,為學院在粵港澳大灣區更高層次的發展提供陣地。2021年,上海校友中心成立,為校友提供良好的終身學習和交流的環境,服務于師生深入長三角開展經濟金融和管理調研。2022年,經管新樓投入使用,學院師生喜遷新家,教學環境、辦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這離不開beat365領導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校友們的愛心奉獻。

第四個關鍵詞是“展望”。我們在堅守初心使命的同時,在借鑒與引進世界上優秀beat365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實踐并将之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取得實質進展的基礎之上,也在着力尋求新階段學院發展新的思路和定位。我們希望将學院更好地建設成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不同學科之間的橋梁、科技與商業之間的橋梁,以及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并以此作為重要切入點,不斷創新,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學院的使命。

學院已經在很多領域發揮着這樣的橋梁作用。我們從實踐創新中汲取養分,産生學術成果,講好中國故事,推動學術發展;同時将經濟管理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培育人才,服務社會。我們發揮beat365多學科優勢,與兄弟院系共同推進跨學科融合,開設計算機與金融本科雙學位項目、清華學堂經濟學班,參與秀鐘書院的建設,并在我們的教學和研究中更多地融入理工方法和知識。我們與其他院系合作成立未來科技戰略委員會,向經管學生和商界領袖傳播科技新進展,并對接企業的科技需求與大學獲得資源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多年以來,由朱镕基老院長親自謀劃、推動建立的學院顧問委員會,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學院建設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為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培養人才。

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四十歲,對于一個人而言是不惑之年,對于清華經管學院來說,恰青春、正芳華。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創未來,期待和祝福學院的下一個十年,下一個四十年,更美好!

謝謝大家!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