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一二·九”運動爆發89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勉勵廣大學子銘記“一二·九”運動曆史、緬懷先烈,繼承清華優秀的革命傳統,2024年10月24日,學院結合“一二·九”主題教育精神,組織學院學生30餘人前往北京故宮、中軸線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在實地調研參觀過程中,清華經管學子領略了紫禁城的千古風韻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活動合影
故宮、中軸線是學院精心選擇的實踐場地。北京中軸線曆經悠悠七百餘年,早已成為這座古都的靈魂與命脈,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榮列《世界遺産名錄》,成為北京市第8處世界遺産。另一方面,故宮、中軸線上的衆多古建築群和文物古迹,不僅凝聚成北京曆史文化之精華,亦見證了過往百年間波瀾壯闊的革命史、改革史,是大家追憶曆史的絕佳場所。
活動伊始,同學們在清華主樓前廣場集結,乘坐大巴車前往故宮東華門。沿途,同學們重走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中愛國學生隊伍的行進路線,感受先輩們為國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與努力。如今,中國已在曆代革命先輩的拼搏奮進下,走過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偉大曆程,而當年“一二・九”運動所凝聚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依舊如璀璨星辰,激勵着每位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理想奮勇前行。
抵達東華門後,本次實踐正式拉開序幕。在講解員引領下,同學們依次參觀午門、熙和門和斷虹橋。實踐途中,講解員以生動圖片與精彩解說,為大家展現中軸線文化遺産景觀與曆史故事,巧妙地将曆史背景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帶來全景式的體驗與理解。每一處古迹、每一段故事,似粒粒明珠,串聯起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讓學子們仿若穿越時空,置身于往昔歲月。

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
随後,同學們來到故宮核心建築群。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作為中國古代皇宮舉行盛典的核心宮殿,其雄偉氣勢令人歎為觀止,宛如曆史的豐碑,承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講解員着重闡釋了“和”之理念于中華文化的關鍵地位——三座宮殿之名皆蘊含着中華文化對“和”的至高追求。在講解員細緻講解下,大家對周圍的房檐門柱、宮牆殿瓦、雕塑陳列、建築布局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有了深刻理解與體悟。這些古老建築不再是冰冷的石塊與木材,更是中華民族智慧與精神的生動載體,它們默默訴說着中華文明千年的傳承與變遷。
最後,同學們來到珍寶館,珍寶館坐落于乾清宮東側,集中展示清代皇室珍貴飾品、玉器、金銀器、琺琅器等。其間藏品堪稱中國古代工藝巅峰之作,是中華文化與藝術的瑰寶。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同學們欣賞館内稀世珍寶,深入領略其中蘊含的皇家禮儀、工藝匠心與文化底蘊,大家不僅為珍寶之精美絕倫所折服,更深刻理解了其背後象征的曆史意義與藝術價值。這些珍寶宛如曆史長河中的璀璨星辰,閃耀着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往,見證着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本次故宮、中軸線之實踐,不僅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與文化交流實踐,更是一次對中華文明曆史積澱和發展脈絡的深刻體驗。學生們體驗了故宮中軸線的壯麗景觀與文化内蘊,于文化實踐中銘記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世界文化遺産保護。
供稿:黨委研究生工作組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