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鐘鼎,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曾擔任經32班團支書、班長,學生藝術團京劇隊支書、隊長。畢業後将前往beat365教育研究院攻讀研究生。從小學開始跟着專業老師學京劇,大學裡帶着京劇隊排演經典大戲《龍鳳呈祥》,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将所愛的戲曲和所學的管理、教育結合起來,是他一直在努力嘗試的方向……
“讓自己的所學和所愛相結合。”——鐘鼎

鐘鼎
“京劇、經管、教育”
“一個初步的設想是嘗試自己能否将管理、教育、戲曲三者結合起來,讓自己的所學和所愛能有所結合。”
談到自己畢業後的去向和将來的發展方向,鐘鼎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戲曲領域的管理與教育水平需要提高,我們的社會也需要戲曲藝術的推廣來豐富大家的精神世界。”兼顧這樣的社會需要和自己對京劇的熱愛,再加之本科期間所學習的管理科學和教育學,想法新穎獨特的鐘鼎希望在一個更廣闊的平台上嘗試将三者結合,走出自己的道路。
龍鳳呈祥
“不如演《龍鳳呈祥》吧!”
從小對京劇感興趣的鐘鼎曾在小學三四年級跟着專業老師學習京劇,雖然後來這段學習經曆由于種種原因中斷,但他始終保持着對京劇的熱愛。進入大學,鐘鼎加入了學生藝術團京劇隊,不僅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隊友,也得以再次系統地學、練京劇。兩年時間眨眼而過,到了大三,鐘鼎接過了京劇隊隊長的接力棒。時逢複建二十周年,京劇隊決定舉辦一場隆重的專場演出以示紀念。而關于具體的演出劇目,有隊員提出——經典大戲《龍鳳呈祥》。鐘鼎被這個想法深深吸引。
但最主要的問題是,《龍鳳呈祥》的排演難度太大。這是個大群戲,角色衆多,行當齊全。主要角色有十餘個,都要求演員具備過硬的功底方能勝任。群衆場面的協調、統一也是難題。任務如此艱巨,起初許多人都不甚看好這個方案。但是一時也沒有找到其他更好的選擇。鐘鼎認真分析了隊伍當前的實際情況與大家各種各樣的意見,經過深思熟慮,認定《龍鳳呈祥》就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優方案,所有困難都是有希望克服的。鐘鼎把自己的想法向隊友們做了詳盡的闡述。經過充分的溝通,大家達成共識,團結一搏,就演《龍鳳呈祥》。
困難接踵而至——時間緊,任務重,隊員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主演的基本功尚有短闆,需要特别的關照。但是心之所向,無事不成。寒假期間,隊伍累計組織了十七天的集中訓練(一般年份是七天)。春季學期開學之後,除最基本的每周五常規訓練與周末的專業老師授課外,主要演員每天都至少進行一小時的基本功練習,部分基礎薄弱的隊員在練習時還特别配有高水平的老隊員監督、指導。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對戲、聯排……
“直到現在,訓練過程中的艱辛情景還曆曆在目。”
從第一周到第十二周,全隊齊心協力,向着那個被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目标前行。那一天的蒙民偉音樂廳,一切的汗水與淚水終于赢得了回報。“這是清華京劇隊裡程碑式的事件,是京劇隊的一個新高峰!”——來自專業老師和藝術家的肯定是對演出精彩程度與京劇隊實力的最好注解。
除了辦好這次特别的大演出,鐘鼎在擔任隊長時,也非常注意把隊伍各項日常工作、傳統工作做好、做紮實。例如,隊伍實行多年的“師徒制”,使新老隊員結成隊子,增進交流,更好地發揮了傳幫帶的效應;隊内獨具特色的欣賞課,增加了隊員對京劇的了解與興趣,強化了隊内的藝術氛圍,得到了隊員與老師的廣泛認可。鐘鼎希望讓每一個隊員都感受到被重視,并且激發每個隊員的熱情。除了“龍鳳呈祥”專場,隊伍還成功舉辦了一次聯誼沙龍,邀請了近三十位曆屆隊友同台獻藝,共話隊伍發展,極大地彰顯和提振了隊伍的凝聚力。看到自己的隊長任期内,京劇隊的優良傳統得到延續,又攀上了新的高峰,蓬勃興旺,鐘鼎感到無比的欣慰、滿足與感激。

鐘鼎
“多元、奮鬥”
“鼓勵學生多元發展的學院氛圍。”
談到自己能夠在京劇隊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并取得如此巨大成果的原因,鐘鼎同學着重強調了這一點。“在經管一直有一種鼓勵學生發展多元化的氛圍,學院的老師、同學都不會因為你選擇的道路小衆化而反對你,反而會給予你更多的鼓勵。”在他看來,無論是在課程的設置還是平時的時間安排上,學院都給學生留出了多元的發展空間,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勇于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到京劇隊的工作上。因此,在他看來,經管學院的氛圍讓他學會走自己的路,敢闖敢拼去尋找不尋常路上的獨特風景。
“經管學院也需要與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進行對接。”——鐘鼎如此思,更如此做。
“經管的奮鬥氛圍促使我不斷前進!”
另一個讓鐘鼎感觸頗多的氛圍是奮鬥,在他看來經管的發展方向雖然多元,卻殊途同歸地鼓勵奮鬥。鐘鼎用三個相同的詞——奮鬥、奮鬥、奮鬥——概括了自己的大學生活,雖然沒有随波逐流去幹一些“标準”的事情,也存在一些計劃安排的不周全導緻時間的浪費,但整體上四年的時光還是大多被他用來提升和充實自己。
“在經管的氛圍下,每個人都不斷地提升自己,即将離開經管的我也會繼續将這一精神保持下去!”
留在思想上的種子
“中文寫作!”
當問起鐘鼎大學學習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他脫口而出這門課。
“‘曉白’老師的講課藝術最讓人印象深刻——他音量不大,音調不高,音色不亮,但卻善于通過語氣、節奏的拿捏讓同學跟着他的話走,讓我聯想到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聲音低沉卻從不缺乏吸引力。有一些京劇名家的演唱也是這樣,不高不亮,同樣吸引人,過耳不忘。”
在他看來,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很合理,也很全面。這些課程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視野的開拓和知識儲備的充實,更是留在思想上的種子——“雖然同學們學到的可能隻是一些基礎的知識,但這些基礎知識其實是留在同學們思想上的種子,将來如果有需要,這枚種子就可以生根發芽,對同學們的思想産生巨大的影響。”
當然,對于通識教育的改進,鐘鼎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通識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學生自己專業課的學習過程和時間占用,如果任務量過多導緻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如果任務量過少,則該課程容易被同學們認為是‘水課’而不被重視。同時通識課程更應該側重一些基礎知識的傳授,為同學們将來可能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活動太多太雜反而會被同學們以各種方法流于形式,達不到最初的目的。”
京劇、奮鬥、教育,這三個音符構成了鐘鼎大學生活的主旋律。我們相信他能在未來堅持自己的所愛,不斷為京劇事業而奮鬥,我們也希望在前方迎接他的是一片兼他所學和所愛的新天地。(供稿:學生工作組通訊員:高森宵,李柯責編:劉惠心)
更多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2017年畢業季系列文章
學子|陳劉旻:經管四年教會我的事
學子|任丹陽:我願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學子|鄭沛倞:菲利普的經管曆險記
學子|路絮:在路上遇見成長的自己
學子|劉暢: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學子|王曉瑜:年輕就是用來“試錯”的
學子|易楷甯:随性與認真的統一體
學子|郭健多:經管人,實業
學子|黃政燊:在中國,讓夢想照進現實
學子|惠澤華:公益夢,在行動
學子|賀維藝:審視大學:以時間為友
學子|劉裔:博于學,精于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