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展多元導學互動場景,10月15日晚,清華經管研會聯合金融研會在偉倫樓舉辦“師生同讀一本書”活動。活動邀請清華經管學院鐘笑寒教授與同學們共讀《自由憲章》。本次活動得到經管學院及理工科院系同學的關注,共有本、研三十餘名同學參加。
活動開始,鐘笑寒為大家系統梳理了全書主要内容,由淺入深地剖析了哈耶克在書中表達的主要思想。首先,鐘笑寒結合以賽亞·柏林有關積極和消極自由的概念,為大家解讀了書中所探讨的自由概念。自由不僅是個人的狀态,更是社會關系的體現,且自由的選擇必然伴随責任和代價。
緊接着,鐘笑寒分析了知識和個人在經濟中的角色。他從個人知識的局限性講起,結合哈耶克所強調知識的整合與利用和人類的交流與協作,輔以書中相關案例,分析了貿易和社會合作對構建更高效經濟體系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鐘笑寒談到,曆史的進步并非線性的,也非完全可預測的,而是充滿了不确定性。

鐘笑寒在課堂上
為更深入地理解這本學術著作,鐘笑寒通過一些案例講述經濟學中的協調機制。例如,在污染排放中,如果每個人在市場中僅憑自己的偏好和成本作出決策,很難獲得全局最優,這就需要有效的協調機制整合各方利益,确保社會整體的良性運作。再如,網絡使得信息獲取更容易,但人們在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價格,更需要利用在線工具來獲取更多信息,理解市場動态。這不僅依賴個體的主動性,也需要平台及時提供準确的信息。
之後,鐘笑寒與大家讨論了書中關于民主和自由關系的觀點,即民主是一種形式,而自由則是一種原則,二者并不相同。自由與責任密不可分,賦予個體自由的同時也必須讓他們承擔相應的後果。鐘笑寒用經濟學中大家熟知的外部性概念說明,個體的行為必須對社會負責,并強調知識在提醒人們意識到自身行為後果上的重要性。

活動現場
鐘笑寒總結了哈耶克關于法律的觀點:一般性、有限性和平等性。法律基于社會的知識和經驗而形成,在懲罰外,更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協調人們的行為。理想的法治不僅是法律的統治,更應當遵循規則,立法者也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法律的存在是為了提醒人們行為的後果,而非限制人們的選擇。
最後,鐘笑寒與大家探讨了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之間的關系,以及思想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保守主義往往隻反對現狀而非提供可行方案,從而在曆史發展中被動。基于此,鐘笑寒分析了思想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中國的改革開放并非完全基于科學理論,而是源于對現狀的反思和對新方向的探索,并最終帶領中國實現騰飛。
互動環節,不同院系的同學踴躍發言。來自經管學院的同學就個體主義觀點在回應經濟中的效率和不平等問題時是否存在局限性提問。來自化工系的同學結合自身專業,就經濟發展中所依賴的理論選擇、新技術是否推動哈耶克書中自由觀點形成科學實踐等方面問題,與老師深入讨論,在思維碰撞中提高理論素養。

師生互動
大家表示,導學活動既促進知識傳播、思想交流,也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學術氛圍。本次活動拓展了視野,在積極思考、互動交流中強化了批判性思維,拉近了導學關系。
供稿:黨委研究生工作組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